(早報訊)隨著越來越多人患癌,加上一些昂貴但又未必有效的新型抗癌藥物面世,全民保險終身健保的門診癌症藥物賠償額將更精准根據藥效和藥價制定索賠頂限。明年9月起,預計九成的受津貼癌症病患藥費可全額獲得津貼、保險賠償及支付保健儲蓄,比現有的七成更多,但也有一小部分癌症病患可能完全無法索賠。
根據新加坡癌症注冊局的數據,本地癌症發病率近年來急劇上升。2013年至2017年共有7萬1748人確診患癌,比2008年至2012年高出25%。比起每月數百元的傳統癌症藥物,新的免疫療法每月耗費超過5000元,進一步推高了癌症治療開支,預計到了2030年可達27億元,相當于2019年的七倍。
爲確保癌症治療的可負擔程度,以及鼓勵病患采用經臨床驗證並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案,政府采納了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理事會和癌症藥物委員會提呈的建議,設立一份癌症藥物清單(positive list),當中涵蓋公共領域九成的治療方案,包括一些未向衛生科學局注冊或不符合成本效益,但在公共領域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案。
剩余一成的治療方案因不符合成本效益而沒列入清單,使用這些治療方案的病患,將無法向終身健保索賠。爲了讓這些病患完成現階段的療程,一系列調整將從明年9月起生效。這些病患未來也得轉向一個更具成本效益、可向終身健保索賠的治療方案。
在新框架下,受津貼的癌症病患如果使用清單內的藥物,近九成可使用津貼和終身健保全額支付醫藥費,比現有的七成高得多。他們只須用保健儲蓄支付共同承擔額(co- payment),不必自掏腰包支付醫藥費。
目前,所有門診癌症治療的終身健保索賠頂限是每月3000元,不論病患用的是什麽藥,病患也可從保健儲蓄提取每月最多1200元。然而這卻導致制藥公司擡高藥價,向最高索賠額看齊。
有鑒于此,終身健保理事會建議,日後只有列入清單的治療方案可以索賠,索賠頂限介于每月200元至9600元,視個別治療方案的價格而定。
其他癌症門診治療服務如掃描、驗血和醫生咨詢,則會另設每年1200元的索賠頂限。
衛生部說,這將有助于政府與制藥公司協商爭取更好的藥價,爲癌症病患提供更針對性的保障。
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相應調整2023年4月生效
另外,目前多數IP針對門診癌症治療的保障範圍屬全額索賠(as-charged),受限于保單的整體全年頂限。2023年4月起,只有列入清單的癌症治療方案可受保于IP,而每項治療方案將設個別索賠頂限,IP附加險(rider)不受影響。
衛生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指出,終身健保理事會的上述建議與韓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做法一致。“這些措施將允許我們爭取更好的癌症藥物價格,讓病患能繼續獲得優良和可負擔得起的醫療護理,也能確保終身健保保費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