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周嶽翔 報道
yushchau@sph.com.sg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常年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滑雪聖地達沃斯(Davos)舉辦,讓達沃斯成爲WEF的代名詞。然而,“達沃斯人”(Davos Man)爲什麽會用來形容那些位高權重、富有的男性精英階層?
雖然WEF最大盛名是讓約3000名全球精英和各界領袖齊聚一堂,卻惹來不少爭議。
首先,並非一般老百姓都能參與這一場年度盛會,入場券價格不菲。除了應邀出席的嘉賓一切費用全免,代表企業出席的嘉賓收費是2萬7000瑞士法郎(4萬新元)。當然,這些企業代表也須是WEF會員,根據會員類別,每年會費介于6萬至60萬瑞郎。
與會者不夠多元化、男女比例失衡也常被外界诟病,男性與會者往往占絕大多數。盡管主辦方對大企業要求配額,即每四名男代表就要有一名女代表,這使女與會者的占比逐年上升,不過在去年第50屆論壇女性代表仍未超過四分之一。
除了正式會議是WEF看點,私下飯局和派對更是不容錯過,各家企業舉辦招待賓客的盛筵酒會和娛樂活動,許多與會者更是志在交際聯誼及建立人際網絡。
無可否認的是,WEF提供舞台讓多方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意義辯論和交流,但與此同時,這些對話也都經過主辦當局精心安排,事先“過濾”和“消毒”,避免論壇現場充斥火藥味。
2019年首次受邀的荷蘭知名曆史學家布萊格曼(Rutger Bregman)在論壇公開斥責富人逃稅、避稅,結果造成現場氣氛十分尴尬。
不邀受爭議人物
確保會議“安全”
《經濟學人》雜志前主編埃莫特(Bill Emmott)曾寫道:“爲了吸引著名政治人物、富豪和名人,他們把這個會議開得很安全。”在埃莫特看來,安全不是指免于遭受恐怖襲擊,而是“沒有意外,不發生爭議的安全。他們做了安排,來防止爭論、對抗和挑釁的發生。”
例如,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泄露美國大規模監控計劃的斯諾登(Edward Snowden)和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等對世界具有一定影響力,但這些備受爭議的話題人物都從未是WEF座上嘉賓。
曾長期擔任朝鮮駐瑞士大使的李洙墉2016年原本受邀出席當年盛會,不過朝鮮較早前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遭各界譴責,主辦當局便撤銷這份邀請,這引起朝鮮政府不滿,批評WEF單方面取消李洙墉參會是出于“不公正的政治動機”。
有意思的是,當政府首腦和全球富豪都不願錯失在WEF露臉機會,2019年上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一反常態,他不但無意參加,同時也禁止英國內閣成員參加去年論壇,理由是要留在英國專注脫歐問題。
每年論壇場內固然熱鬧非凡,但場外也有精彩好戲,抗議者在會場外示威遊行以吸引世界目光。2012年,占領華爾街運動把戰場移到達沃斯,砌了許多冰屋,50多名抗議者駐紮在冰屋裏,抗議全球貧富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