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來新加坡,都覺得這個華人占百分之七十六的島,說著流利的中文夾雜點自認爲很溜的英文就可以大開吃戒了。
結果來了之後發現,這裏的美食,用你看的懂的英文字母描述著你看不懂的食物.
你那可以熟練地應付六級考試的英文,在這一刻,懂得了什麽叫謙卑。
當你努力的想從腦海裏不超過2兆的單詞量裏找到最接近的翻譯時,發現後面排隊的人直接喊出來“ 米蘿蔔來一碗“
這一刻,你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被挑起來“這麽熟練的點餐,一定在當地受歡迎,必須嘗一下。”
這一盤看似咖喱、又或者像撈面的東西擺在你面前,上面很隨意地甩了一小勺辣椒醬和兩個橫切面剝開的水煮蛋
你那走遍大江南北閱盡人間百態而不羁的心想著:不就是一碗面嗎?爺啥沒吃過。
吃了一口後,你像初生嬰兒喝慣了奶第一次嘗到酸甜苦辣味道那樣,感覺味蕾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那是一股混著酸、甜、辣以及一種說不清的味道,配著粘稠的口感,讓你一下子體會到了溺水的感覺,或者一只腳踏進沼澤地進退兩難的局面。
Mee Rebus, 一種橫掃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馬來食物,讓你明白,雖然美食像音樂一樣無國界,但在美食面前,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徜徉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Mee Rebus 就像本地的奔馳車一樣,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看見,錯過了這一碗還有永遠下一碗在不遠的前方等著你。
對本地人來說,早上不吃上一碗粘稠的Mee Rebus,這一天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我盡量找些看起來不那麽disturbing的照片,讓人覺得這玩意兒也不算太糟糕)
念“米鹵布斯“,馬來鹵面,就是在華人的雞蛋面和堿面的基礎上摻了馬來人喜歡的咖喱雞蛋,用雞湯或牛肉湯打底的一種面。
本來看著這些調料,你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這碗面的口感味道如此雷人。
但馬來人,固執的把愛吃的番薯元素融合進來,把煮熟的番薯或者木薯,壓成泥,跟湯底一起攪和攪合。
Mee Rebus的醬裏,你看看配料就可以腦補出那麽一丟丟的味道了。
幹蝦米、洋蔥、香茅、蒜頭這些互相不搭的原材料放在一起,還添加一些萊姆果汁,用著並不吊炸天的原材料,做出直擊你天靈蓋的味道。
這排隊的名族風,也讓外地人一窺本地種族之間的美食打通。
而Mee Rebus也做爲十大馬來美食挑戰之一在油管難倒了一衆Up主,威力可見一斑。
除了Mee Rebus,還有Mee Soto也可以起到同樣的震懾作用。
這是一種來自印尼的湯面,至于雞湯還是牛肉湯打底,那要看老板源自哪個部分。
如果你喝出了牛肉湯底,面上若隱若現的浮出牛蹄筋,那老板離爪哇島不會超過十公裏。
無論是雞湯還是牛肉湯打底,都不會影響印尼諸島的兄弟情。
這也是一碗讓人仰天長歎的面。
它用異常繁雜的配料煮出了果然不出所料異常繁雜的味道。
班蘭葉、肉桂、蒜頭、洋蔥、南姜、香菜、一只雞或者牛(當然不是一頭),缺一樣,都會被人嫌棄味道不夠正宗。
如果本地人請你吃一碗Mee Soto或者打包替你帶上一份Mee Rebus,那就代表著她/他不把你當外人了。
這時候的你,是毫不猶豫的大口吃下,還是禮貌的婉拒,考驗的那都不是情商,而是你在這個群體中混下去的勇氣。
反正我沒過關,一口之下,就當機立斷,要做朋友,還是等你們接受了麻小,再談。
在票選馬來美食排名前三當中,還有Mee Siam。
就是米粉版的Mee Rebus。
唯一不同的是,Mee Siam少了咖喱,多了酸角。
在華人族群普遍認爲酸可以通過額外放醋來調和的時候,馬來族群認爲酸角才是yyds.
無可替代,沒有之一。
酸角入菜,我也並不排斥,畢竟咱們也把各種中草藥往菜裏下,而酸角是消化不良的天敵。
但酸角用在這裏,直接教你明白什麽叫酸爽!
這種酸辣不像泰國冬陰功湯那種渾然天成,更不像四川酸辣粉那種直達天人合一的境界,Mee Siam的酸辣采用四六不著邊的強扭方式,讓你直面混搭風的尴尬。
即使你酸辣都不怕,那一坨米線粘稠的口感,也會再一次讓你敗下陣來。
我明白做食物都愛追求不同尋常,但也不能黑白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