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經濟拮據時有幸獲得善心人士的幫助,兀蘭居民阿祖拉(Azura)決定將善心傳遞下去,在住家外設置了“祝福亭”,讓有需要幫助的民衆免費領取物資。(聯合晚報)
作者 鄭智浩
昔日承蒙好心人雪中送炭,免于挨餓受苦,如今日子過得還算充裕,一名兀蘭居民也想將善心的種子發散出去,盡其所能照亮社會陰暗角落。
在住家外設立“祝福亭”(Blessed Booth)的兀蘭居民阿祖拉(Azura,29歲,家庭主婦),秉持著“施比受更有福”的信念,自發地將舊衣和生活必需品擺在門外走廊,供有需要的友鄰前來自取。
豈料,這項由她一人發起的鄰裏捐助活動,竟意外在社交媒體廣傳,一呼百應,得到本地媒體爭相報道。
阿祖拉上周五(10日)的一則面簿獲得網民大量轉發。左鄰右舍聞訊後專程送來二手衣物,熱心居民還幫忙她整理“祝福亭”,讓這份善舉得以流傳延續,惠及更多人。
她今天接受《聯合晚報》訪問時透露,設立24小時“祝福亭”的契機,要從前陣子陷入的人生低谷的一段往事說起。
“今年8月,在滅蟲公司工作的丈夫,因爲機車突然壞了,花了一筆錢修理。這筆意想不到的開銷,讓我們一家的經濟捉襟見肘,連買奶粉和紙尿片的錢也沒有。”
生活不濟的阿祖拉一家,不僅大人三餐沒著落,兩歲和三個月大的稚子還要挨餓受苦,于是她只好孤注一擲在面簿群組求助,後來獲四五個好心人解決燃眉之急。
“他們是二話不說,直接網購奶粉和紙尿片送過來的。很難想像,有人竟然願意對陌生人伸出援手,協助我們一家熬過了艱難期,真的令人感動。”
這些素昧平生的好心人觸動了阿祖拉,也由此悄悄埋下了感恩與愛心的種子。
阿祖拉(左)和鄰居動手整理“祝福亭”的二手物品。(聯合晚報)
後來一家人成功度過難熬的日子,阿祖拉與丈夫商量後,決定將家中尚可使用的二手物品拿出來分享。這才有了日前媒體報道的兀蘭組屋暖心一幕。
“祝福亭”就設在兀蘭13街第185A座租賃組屋的21樓。
只要走出電梯門,便可看見衣服、電器、兒童書籍和幹糧等,整齊排列在走廊上,有需要的人可全天候免費自取
阿祖拉表示,自己窮過,是過來人,因此她更能同理貧困家庭。設立“祝福亭”只是想回饋社會。她從不過問前來領取物品的人來自哪裏,認爲他們一定有難處。
“只要需要,放心拿就是,不要有壓力。”
(聯合晚報)
馬西嶺—油池集選區議員紮吉哈也轉發了阿祖拉的面簿貼文,爲她加油打氣。
由于民衆踴躍捐贈,“祝福亭”目前湧現大量二手物品,阿祖拉希望熱心民衆能提前聯系她,再將捐助物品送去她的住家,讓她有時間分門別類。
互助送暖發揮“甘榜精神”
疫情以來,本地就有不少民衆發揮善心,自發在住家外設立物品領取處,幫助有難之人。
今年6月,紅螞蟻曾報道一名7歲印族女童利用學校假期,自掏腰包提供貧苦居民免費糧食,令人贊歎。
7月24日,一名馬來族男子阿爾茲米(Arzme A Rahman)在住家外放置冰鎮飲料,讓來往的送餐騎士解渴。
巧的是,阿爾茲米也住在兀蘭一帶。 他在貼文寫道: “無論下雨或天晴,他們(送餐騎士)都會把食物送給我們。這只是我對他們的一點心意。”
自己行有余力時回饋社會,在現代社會實踐難能可貴的“甘榜精神”,值得我們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