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患有六種常見精神疾病的人,每人每年須在應對精神疾病方面額外花費3939元,而在本地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常見精神疾病患病率爲13.9%。這是我國首次針對精神疾病造成的經濟負擔或社會成本得出的研究結果。
研究顯示,本地六種常見精神疾病的患者平均每人每年須額外花費近4000元,導致我國每年用于精神疾病的開銷預計達17億元。
這是新加坡首次針對精神疾病造成的經濟負擔或社會成本得出的研究結果。這六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是嚴重抑郁症、焦慮症、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強迫症、濫用酒精,以及酒精依賴。
研究顯示,這些患者每人每年在應對精神疾病方面的額外花費近3939元,而在本地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常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爲13.9%。這意味著我國在醫療資源開銷與生産力損失方面的花費每年可達17億元。
以上研究數據來自2016年啓動的第二次新加坡精神健康調查結果,該研究由心理衛生學院、衛生部,以及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展開,由衛生部與淡馬錫基金會資助。
心理衛生學院醫療研究委員會副主席麥蒂麗·蘇巴瑪甯(Mythily Subramaniam)副教授說:“當我們身體不適或使用醫療資源時,都會産生由衛生系統或社會承擔的費用,而額外費用指的是患者因某種特定健康狀況而産生的額外花費。我們的研究重點是常見精神疾病患者的額外費用。”
該研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對6126名參與調查者進行面對面的訪問。除了確定本地常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患者的求助行爲,該研究還收集了受訪者在訪談前三個月的醫療資源利用情況,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癌症和糖尿病,以及社會人口學信息。
研究主要通過醫療護理、中長期護理服務、間接醫療費用,以及缺勤或減少工作量而導致的生産力損失四個方面,計算額外成本。
造成精神疾病患者額外費用的主要因素是醫療護理和生産力損失,分別占54.8%和43.8%。在生産力損失方面,患有精神疾病者每年因缺勤或減少工作量而導致的損失分別爲1092元和931元,比沒有精神疾病者的598元和303元要高得多。
未包括失業及其他經濟損失 學者:實際成本或更高
心理衛生學院研究部首席生物統計學家艾迪曼西亞(Edimansyah Bin Abdin)指出,研究表明無論是醫療成本還是生産力損失,精神疾病都對我們的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而實際成本可能要比17億元更高。
“因爲估算還未包括親友照顧患者的支出、藥物、就業支持計劃、其他社會服務,以及失業相關的經濟損失。此外,我們的研究分析僅調查了本地六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而未包括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疾病。”
麥蒂麗·蘇巴瑪甯則說,新加坡常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從2010年的12%上升到了2016年的13.9%。從全球趨勢來看,未來很可能還會增加,進而給社會帶來更高的額外成本,因此須要加強預防、早期治療和輔助支持服務。
“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去汙名化工作對早期幹預至關重要,而恰當的護理及遵循經證明的作業方式將有助于管理醫療保健成本的使用。注重職業康複和工作場所的心理健康支持有助于降低生産力損失。”
原本成績優異的施晏(化名)曾因感情問題,在研究生時期診斷出嚴重的抑郁症。他當時受病情困擾,成績一落千丈,最後不得不選擇延遲一個學期畢業。
他說:“當時看心理醫生、吃藥都沒有告訴家人,因爲他們都不在新加坡,說出來也怕他們擔心,只能解釋是因爲課題太難了需要多一點時間來完成。但我知道,以我當時的狀態要順利畢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盡管醫藥費均由學校保險承擔,但他表示,延遲畢業造成的一筆計劃之外的學費確實給家裏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打亂了自己原本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