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養殖業很賺錢,因爲確實出了一批富豪,上市公司就有幾十家,比如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團、正邦科技、大北農、禾豐、聖農發展、唐人神、天邦、益生股份、民和股份、金新農、天康等,最厲害的兩個企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市值在2000億左右。另外,身家幾十億的老板不在少數,排第一的家庭財富超過了1000億。2019年,不管是豬、雞、牛羊,行情都非常好,比如出欄一頭肥豬最高利潤超過了3500元,一只肉雞利潤超過5元,更是助長了上述認知。但實際上,理性的生意人都知道,沒有一個行業只賺不賠,養殖業自然也是如此。
那麽,對于養殖業的從業者來說風險有哪些呢?老司機都知道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疫病風險,二是市場風險。
首先來看疫病風險。比如2019年讓養豬人膽戰心驚的非洲豬瘟,既沒有疫苗可防,又沒有藥物可治,即使豬場生物安全工作做到極致,也不能百分百消除非瘟病毒侵入的風險,所以面對非洲豬瘟,不但要拼技術,還要拼運氣。一旦中招,即使豬價再高,也和你沒有關系了,輕者虧損,重者就是血本無歸。從實際情況來看,因爲非洲豬瘟,相當一批養豬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當然,若是你的豬場選址好,處于荒無人煙之地,附近也沒有其他養豬場,這種情況下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那豬場的安全系數會大增。再比如前幾年的禽流感,疫情發生後,由于能傳染人,導致消費者不敢吃雞,雞蛋消費量也下降,結果讓家禽業損失上千億元,養雞人損失慘重。
其次來看市場風險。商品行情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比如豬有豬周期,雞蛋其實也有蛋周期,價格不會一成不變,這本來是市場常態,但關鍵是畜産品行情波幅過大。以2019年爲例,豬價最高的時候21元/斤,最低的時候3.5元/斤。淘汰雞價格,最高的時候12元/斤,最低的時候3.5元/斤,價差十分懸殊。再以肉雞爲例,2019年10月的時候還是暴利,但之後價格全面跳水,到了12月份出現全面虧損。由于國內的養殖業散戶數量龐大,利潤高的時候一擁而上,賠錢的時候一哄而散,結果就造成行情的大起大落,基于散戶退出市場需要時間,所以較長一段時間內,養殖人難以避免這種波動巨大的市場風險。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資金管控不到位,在市場處于低谷時,就有可能因爲資金鏈斷裂堅持不到天亮,一遺憾的倒下。
當然,養殖業還有一些其他的風險,比如環保風險、技術風險等,但這些風險對養殖業的影響相對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