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養生理論中,自然界最基本的顔色分別對應人體不同的髒腑,即黃色養脾,紅色養心,綠色養肝,黑色養腎,白色養肺,因此每天的餐桌上,應至少具備這五種顔色的食材。中醫師受訪分享五色日常食材有哪些,以及食物相生相克的規律
每天在廚房裏准備三餐給家人和孩子,一般家庭主婦除了絞盡腦汁確保食物美味外,也面對如何取舍食材種類的問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喜歡下廚的人,或許有些並不曉得哪些食材相克,哪些食材對五髒六腑會帶來不良影響。
三餐應注重食材和顔色多樣化,確保營養均衡,預防疾病。(截自iStock圖庫)
本地資深中醫博士董菁菁指出,每天攝入的食物中,多少人注意過所吃下食物的顔色?每天到超市或菜市場買菜,又有多少人是根據顔色來挑選食材?
擁有20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董醫師說:“吃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僅僅是爲正常的生活提供能量,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選擇一些合適的食物時,能夠對我們的健康帶來許多好處。”
健康顔色食材,有助延年益壽;而身體缺少某種顔色的食物,可能造成某類營養缺失,從而引發疾病。
她指出,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根據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黃、紅、綠、黑、白)與衆多的事物屬性聯系起來。
對應人體不同髒腑
食材的顔色多種多樣,這裏所說的五色主要指的是黃、紅、綠、黑、白五種,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顔色,分別對應人體不同的髒腑,即黃色養脾,紅色養心,綠色養肝,黑色養腎,白色養肺,因此每天的餐桌上,應至少具備這五種顔色的食材。
一般上,孩子都喜歡顔色缤紛的事物,同樣的,在餐桌擺上各種顔色食材所烹調出來的菜肴,相信也能刺激食欲。所謂色香味,顔色擺在第一位,第一步做對了,香味自然隨之而來,一家人用餐的感覺愉悅,更可以促進健康。
董菁菁進一步解說五色食物的作用:
·青綠色:主肝,疏肝理氣、養肝補血、清肝解毒;
·赤紅色:主心,補血養心、甯心安神、活血通脈;
·黃色:主脾,運脾和胃、健脾滲濕、益氣生津;
·白色:主肺,清肺瀉火、滋陰潤肺、止咳平喘;
·黑色:主腎,補益腎氣、健齒潤發、利水消腫。
她舉例說:“一些小孩子有晚上睡覺盜汗的問題,那麽可以給他們吃一些紅色食物,具有收津斂汗功效。”
董醫師列舉糧食類、豆類、葉菜類、根莖果實類、鮮果類和幹果類,幫助人們選購五色食材。
一、糧食類:包括粟米、玉米、番薯、薏苡仁、馬鈴薯和山藥。
粟米(小米)和玉米、番薯、馬鈴薯,色黃,益脾胃。白色的薏苡仁(薏米),清熱止瀉。
她說,粟米、玉米和薏苡仁,對年長者小便不利有相當明顯的助益。很多人喜歡吃番薯,但是必須注意,多吃番薯容易滯氣、燒心、腹脹和排氣,不可多吃。如果番薯爛壞帶有毒性,應禁食。
二、豆類:黃豆、紅豆、黑豆。
黃豆,養氣養血;紅豆,利水消腫;黑豆,健脾益腎。
三、葉菜類:香芹、韭菜。
香芹,平肝清熱;韭菜,益肝健胃。
四、根莖果實類:大蒜、白蘿蔔、絲瓜、南瓜、紅辣椒。
大蒜、白蘿蔔,色白,止咳化痰;絲瓜,清熱通絡;南瓜,溫中平喘;紅辣椒,活血消腫。
五、鮮果類:荸荠(馬蹄)、香蕉、橘子、柚子、梨、紅蘋果。
荸荠,消積化痰;香蕉,潤腸止痛;橘子,開胃理氣;柚子,消食下痰;梨,生津潤燥;紅蘋果,潤肺益氣。
董醫師說:“許多人喜歡生吃荸荠,其中的姜片蟲容易進入人體並附在腸粘膜上,可造成腸道潰瘍、腹瀉或面部浮腫。這是容易忽視的問題。”
六、幹果類:花生、栗子。
花生:潤肺止咳;栗子,健脾益胃。
她指出,小兒營養不良,或是産後氣血不足的缺母乳者,可適當通過花生攝取營養,緩解這些症狀。
相生與相克
既然食物有相生,也必有相克。食物的相生相克,除了有顔色方面的規律,是否還有其他規律可循?
董菁菁指出,例如人們愛吃的螃蟹,有一說法是它不可與柿子同吃,螃蟹肉白,柿子肉紅,紅白相克。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柿子富含單甯酸,而螃蟹富含蛋白質,兩者混合容易凝結成塊,不易消化,導致腸胃不適,甚至會引發腸絞痛症。
食材顔色相克:綠克黃,紅克白,黃克黑,白克綠,黑克紅。如果食材中有相克者,而其中也有相生者,那麽就可起到緩解中和的作用,從而減少不利健康的因素。因此,飲食中應盡量搭配多種顔色的食材,確保不會産生相克的不良後果。
食物顔色與相關髒腑是一定對應的嗎?例如:綠色的蔬菜都是入肝的嗎?董醫師說:“顔色對應相關髒腑是普遍的規律,並非絕對的規律,一些綠色蔬果,不只是入肝經,也入脾經或胃經。”
至于肉類,其顔色相對單調,不像蔬果般缤紛;豬肉入脾胃經和腎經,雞肉和牛肉也是入脾胃經,大多數魚類入肝經和脾經。
菜肴注重美味之外,食材顔色也必須豐富(截自iStock圖庫)
記者:林弘谕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