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胡淵文 報道
電費要漲價了?電力零售商退出市場?天然氣爲何突然短缺?
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先來了解能源市場。
能源的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發電,例如煤礦、石油和天然氣。但這類能源由于碳排放高,尤其是煤礦,近年來的使用率下降,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地區,例如歐洲多個國家正在陸續關閉燃煤電廠。天然氣的碳排放則比煤礦低多達60%。
再生或可持續能源是新興趨勢,可包括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水能、生物燃氣等。
這一次的能源危機源自于需求和供應兩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需求方面,由于全球經濟走出疫情帶來的萎縮,對能源的需求回彈。
供應方面,可持續發展趨勢致使燃煤領域的投資減少,此前油價頹勢也使得石油與天然氣領域的投資縮減,但同時,在可持續能源的投資還沒有跟上步伐。極端氣候也使再生能源供應受限,例如中國南部出現幹旱氣候,使得水力發電産能下跌。
能源消費大國中國正在走減排路線,減少對煤礦的依賴,因此大量進口天然氣來滿足能源的需求,這導致區域天然氣的需求大漲。
無獨有偶,歐洲也面對天然氣危機,歐洲的碳價格上漲使得發電廠難以使用煤礦發電,俄羅斯的天然氣産量無法滿足國內外需求。中國大量進口天然氣也間接導致了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這一次全球對天然氣需求激增,暴露出天然氣市場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供應鏈是天然氣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運輸非常困難,很容易出現瓶頸。天然氣可通過陸路管道輸送,或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船運,全球估計六七成的天然氣是通過管道輸送。
這意味著天然氣市場高度當地化,例如在亞洲中部的發電廠,如果沒有再氣化設施,就不能接受液化天然氣。
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亞洲天然氣市場出現短缺,短期內無法靠美國的供應來彌補,因爲全球運輸天然氣的船只有限。因此,美國和亞洲的兩個天然氣價格指標近期差距越來越大。
根據新加坡液化天然氣公司(Singapore LNG Corp)網站信息,我國約95%電力是通過進口天然氣發電,因此本地電費價格和天然氣價格走勢關系密切。
此外,我國設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可從全球各地進口液化天然氣。
我國進口的天然氣中,七成以上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管道天然氣。由于印尼上遊設施發生事故,導致從印尼進口的天然氣總量有所削減。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上周發文告指出,此次總削減量占新加坡天然氣進口總量的16%至20%。
能源局說,新加坡的天然氣供應整體仍然充足。當局正同行業利益相關者合作,采取三項預防措施,包括設立備用燃料設施、通知發電公司簽訂足夠的燃料合同,以及在須要維持電力系統穩定時,引導電力公司使用備用設施中的燃料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