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順發2008年擔任義務執行主席前,善濟醫社出現嚴重財務危機,差點就經營不下去。“當時董事張錦泉再三邀請我接管,他說如果我不接手,善濟就要關閉了。這句話觸動了我。”
走過120年的風雨路,善濟醫社計劃壯大儲備金,以打下更堅實的經濟基礎來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創建于1901年的善濟醫社以服務貧困病患爲宗旨,總部最初設在維多利亞街,1916年搬到明古連街,1979年遷入芽籠路610號,至今在全島設有13家分社,每天服務約1000名病患,還資助兩家康樂中心。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經過多年的努力,善濟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但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接下來,他將繼續壯大善濟的儲備金,以便給醫社帶來穩定的經費支持。
卓順發是在2008年接管善濟醫社擔任義務執行主席至今。當年,這家百年醫社出現嚴重財務危機,差點就經營不下去。卓順發回憶說:“當時董事張錦泉再三邀請我接管,他說如果我不接手,善濟就要關閉了。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家境貧苦,念完中二就辍學踏入社會工作幫補家用,很早就體會到人在困境時是多麽需要他人的幫助。”
13年前,善濟只有一個總社和四名員工,卓順發接手後,改善管理方式,解決資金困難,積極推行“寬容、大愛、慈悲、感恩、祝福”五大價值觀。到善濟醫社問診,建國一代完全免費,立國一代拿藥一天只需1元5角,60歲以下拿藥一天只需3元。截至今年6月,過去七年半來,善濟已爲248萬人看診,施藥490萬帖。
高調宣傳是爲幫助更多人
卓順發說,善濟醫社本身就是一個優質品牌,但必須繼續打響和擦亮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因此他采取的是高調的宣傳方式。他解釋道:“新加坡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慈善機構,爲什麽人家要捐款給你?所以我們要做出成績,保持公開透明,才能讓善心人士對我們有信心,願意捐款給我們。而且我們宣傳得越多,就會有越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上門求診。”
受疫情影響,善濟去年籌得的善款比前年少了三成,今年預計會少五成,但營運費用卻隨著病人的增加而不斷提高,預計每年需要800萬到1000萬元。
今年8月,善濟在蔡厝港開設第13家分社,梁苑集團創辦人梁佳吉慷慨捐助50萬元作爲建設裝修費,並承諾每年捐助30萬元運營費。預計明年第一季投入運作的拉丁馬士(紅山)分社,也獲得善濟醫社副主席林恩增慷慨捐助40萬元作爲建設裝修費,但每年30萬元的運營費還沒有著落。
卓順發說:“這麽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籌款是急不來的,到時總會有。我除了感恩還是感恩。謝謝大家這麽多年來對善濟醫社的支持。”
不是沒想過退下來 只是未找到理想接班人
現年61歲的卓順發這13年來爲了善濟醫社,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連自己的健康都顧不得,他感慨地說:“獨在頂峰,寒風吹過,我的寂寞,誰能分享?從小格局來看,我的朋友越來越少;從大格局來看,得到的認可越來越多。尤其看到病人一天天恢複健康,我更要堅持下去。”
卓順發表示,在善濟服務了這麽多年,他不是沒想過要退下來,但還沒找到願意接棒的人。“我在物色人選,目標是三四十歲的企業家,希望他們在事業上做出一番成績後,能回饋社會。”
雖然善濟醫社暫時沒有開新分社的打算,但卓順發心裏還是希望能夠在牛車水多開一家分社,因爲紅山和牛車水一帶有很多需要照顧的老人。他說:“可能見報後有人會來找我?只要有人願意出錢,我和團隊不怕辛苦,願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