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院執行主任蘇博德教授說,根據了解,只有非常少數的家庭用戶,通過新能源向電力批發市場購電,以往消費者享受較低的價格,如今因全球能源問題,賬單飙升不出奇。
近期本地電力批發市場持續經曆較大價格波動,使用新能源集團批發電價的家庭用戶投訴,10月份電費猛漲兩倍。
從事貿易業的廖先生(38歲)今年8月剛從其他零售電力供應商轉向新能源購電,其四房式組屋每月用電量介于300至500千瓦小時(kWh),漲價前的批發電價約每千瓦小時15分,但10月卻猛漲至約每千瓦小時45分。
“我9月的電費賬單是121元,但10月減少用電近100千瓦小時,卻要繳超過220元,漲幅十分不合理。”
批發電價(Wholesale Electricity Price)並非一般的住家電費,後者是受管制電價(Regulated Tariff),目前使用新能源的家庭用戶,其未加7%消費稅的住家電費是每千瓦小時24.11分。新能源每三個月根據能源市場管理局的准則調整電費。
廖先生向新能源客服人員反映後,對方指正在進行調查。現階段他不打算繳付10月電費,暫時也不會轉往其他零售電力供應商。
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院執行主任蘇博德教授(Subodh Mhaisalkar)受詢時表示,以往批發電價比住家電費便宜,但今年全球天然氣和燃油價格節節攀升、再加上印度尼西亞輸送至本地的管道天然氣供應量縮減,導致電力批發市場價格猛漲。
“根據我的了解,只有非常少數的家庭用戶,通過新能源向電力批發市場購電,以往消費者享受較低的價格,如今因全球能源問題,賬單飙升不出奇。轉向零售商購電,買固定價格配套或受管制電價折扣配套,可減少這期間的價格波動,短期內也符合成本效益。”
根據能源管理局網站,批發電價是根據電力批發市場每半小時的現貨價計算,會面對電價波動。
不少受影響的用戶,通過新能源面簿反映上個月賬單漲幅過大,一名遊先生獲新能源告知批發電價波動取決于數因素,包括本地電力批發市場的供應與需求。
本地自2018年11月起開放電力市場,全國近半家庭用戶轉向零售商購電,但近期因能源價格劇烈波動,至少五家零售商已宣布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