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豔芳》傳記電影是描述香港流行樂壇巨星梅豔芳(梅姐)的傳奇一生,這是梅姐病逝18年後(梅豔芳于2003年12月30日因子宮頸癌病逝)首部傳記電影。
電影上周在中港台(11月12日)上映後,獲得好口碑,本地粉絲更加期待。據悉,電影在台灣也以粵語原音放映。
由于電影是描述梅姐的一生,再加上穿插了她多首脍炙人口的廣東經典金曲,因此不少粉絲希望電影在本地能以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放映。
日前新加坡華語電影節也釋放消息,表示會于11月23日晚上7時正放映《梅豔芳》號外場。它以廣東原音呈獻,這是本地唯一一場廣東版放映,不過不屬于售票性質,只邀請電影協會會員觀賞。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昨天在官方面簿公開索票詳情,短時間內因大批粉絲湧入電影協會官網索票導致當機,于是有署名Kok Whye Low的網友就在網上發起請願,爭取電影能以粵語版本在本地放映,截至今午已經有208人簽署請願,請願目標設定爲500人,反應十分熱烈。
針對請願爭取電影《梅豔芳》以粵語版本在本地放映,受訪粉絲表示,梅姐是香港樂壇重要人物傳記,電影若以華語放映,一下聽廣東歌,一下聽華語對白,不真實。專業攝影師李麗娜(52歲)說;“這不是一般的港片,而是講述梅姐的一生,她的一生都是講廣東話。”
廖展藝(46歲,平面設計)也贊同,他表示應該尊重電影原版的語言,加上故事人物,地點和文化都是以講粵語爲主,“換了語言等于失去原本語言表達的意義和感覺與味道。”
在酒店業服務的梁文飛(46歲)則表示電影是百分百反映梅豔芳的生活和踏上成功之路,應該以粵語版本放映。
活動項目經理鄭瑞英(49歲)說:“就因爲‘梅豔芳’三個字,電影應該以粵語版本放映。”
梅豔芳是香港樂壇重要人物。(圖 / 互聯網)
王丹妮電影裏的造型和打扮都惟妙惟肖。(圖 / 互聯網)
媒體人:粵語才能帶出梅姐的故事
受訪的媒體人都認爲自傳式的電影,應該尊重當事人的背景,而粵語就是梅姐最熟悉、伴隨她一輩子的語言。
96.3好FM DJ 陳麗儀說,網友對這部電影有那麽大反應,是因爲梅豔芳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而這又是一部講述她人生經曆的電影,大家會希望這部電影能誠實、深刻地反映出梅姐生命重要的經曆,“這個是自傳式的電影,粵語才最貼近梅姐的生活,更精准帶出她的心情和故事。”
自由撰稿陳寶珠認爲梅豔芳是80年代香港樂壇輝煌巅峰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譽爲“香港女兒”,這部傳記電影要重溫那個年代的港式情懷,非原音粵語不可。她說:“這是一部傳記電影,講究真實性,尤其是片中會出現不少梅豔芳曾經說過的金句,用粵語來呈現非常重要,看配音版就沒意思了。”
此外,她也覺得電影重現了老香港的場景,看得出制作單位落足心思,但光靠街景重現不夠,必須原汁原味以粵語放映才能完整喚醒舊式香港情懷。
不願具名的前媒體人則認爲這是香港流行樂壇重要人物的傳記,若不以粵語放映,一下子聽主角唱著廣東歌,一下子聽她講華語,一點都不真實,“更何況這是關于香港的故事,爲什麽不能尊重人家的語言。”
不影響講華語運動
針對電影若以粵語版本放映是否會影響本地的講華語運動,不願具名的前媒體人認爲講華語運動從1979年開始至今已經經曆兩代人了,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不會聽方言,所以不會影響講華語運動。
陳寶珠則說會看這部電影的,大多都是有一定年紀的人,華語掌握能力不成問題。年輕觀衆估計占少數,就算有,以目前娛樂趨勢來看,要擔心的應該是年輕人學韓語多過講華語的問題吧。
陳麗儀也覺得懂得粵語和掌握華語沒有抵觸,粵語流行文化內容還可能帶動大家對學中文的興趣。
粉絲上網搶票 新加坡電影協會網站大當機
粉絲湧搶廣東原音版《梅豔芳》的票,新加坡電影協會網站大當機,引來粉絲炮轟表不滿!
本報曾報道,新加坡華語電影節將于本月23日晚上7時正,推出《梅豔芳》原音版號外場,導演梁樂民、女主角王丹妮將出席線上映後交流,這也是本地唯一一場廣東版放映,屬于非賣票性質。
不少粉絲聞訊雀躍萬分,競相登電影協會官網,欲搶攻追看《梅豔芳》原音電影,沒想到該網站昨晚卻呈現癱瘓當機狀態,令他們大爲光火!
也有粉絲炮轟主辦方,“所謂‘號外場’只給會員看,不能買票,爲什麽不早在網上說清楚,宣傳含糊不清,讓我們空歡喜一場?!”
對于網站當機一事,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陳繼賢今早回應:“SFS(新加坡電影協會)將在下午6點之前對外發布網站更新的最新情況;”他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處理所有查詢和要求。
針對“電影訊息含糊不清”質疑,陳繼賢透過《新明》再次強調:“《梅豔芳》活動爲SCFF(新加坡華語電影節)號外場,只接受會員及受邀嘉賓;如果之前所發布的訊息不清楚,我們深表歉意。”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策展人符詩專今早受訪則解釋,由于《梅》片非在華語電影節舉辦期間(通常在4至5月)推出,因此不能對外售票。
對于當機引來不便,作爲協辦活動平台,符詩專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