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不僅是最爲成功的經濟學著作,而且或許是除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外迄今出版的最爲成功的科學著作。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熊彼特
從最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最重要的書,這本書對人類幸福做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
–英國曆史學家巴克勒
斯密的《國富論》標志著經濟思想史上的一個新紀元或者說一場革命。
–英國經濟史學家特倫斯·哈奇森
《國富論》全稱爲《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國富論》認爲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爲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幹預,那麽,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除“緒論及全書設計”外,《國富論》分爲上下兩卷,共五篇三十二章。在“緒論及全書設計”裏,斯密明確指出,所謂國民財富,就是指供給國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第一篇爲“論勞動生産力增進的原因並論勞動生産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斯密認爲增加財富的具體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加強勞動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産率;二是增加資本積累,從而增加從事生産的勞動者人數。從這些觀點出發,該書首先說明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增加國民財富,進而論述分工的原因。斯密認爲交換是分工的起因,于是就接著分析了交換,認爲人類天生就有互通有無的傾向;同時斯密還考察了交換和分工的相互關系。因爲要實現交換,必須得借助貨幣這個媒介才能順利實現,所以接著便論述了貨幣的起源和功能,由于商品和貨幣之間的交換又引起了價格和價值的問題,于是接下來就闡述了衡量價值的尺度和價格的構成及變動。因爲斯密堅持認爲工資、利潤、地租是價格的三個組成部分,所以隨後他便研究了工資、利潤、地租的性質及其變動規律。
第二篇爲“論資財的性質及其儲蓄和用途”,主要研究了資本的性質、構成、積累和用途。在這一篇中,最先明確地說明了資本的構成可分爲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區分了生産勞動和非生産勞動,論述了資本的各種形態,即借貸資本、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之間的區分。前兩篇基本上包括了斯密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所有內容。
第三篇爲“論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從經濟史的角度,對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發展的原因作了分析,主要考察了羅馬帝國崩潰到18世紀後期的經濟發展史,研究了國家的經濟政策對財富生産發展的作用。從曆史角度出發,論證了只有采用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會有利于分工和國民財富的發展。
第四篇爲“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從經濟思想史的角度出發,對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作了分析、比較和批判。考察了不正確的政策主張和學說怎樣妨礙國民財富的增長,實際上進一步論證了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必要性。
第五篇爲“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研究的是國家財政收支對國民財富發展的影響。斯密強調了必須采取合理的財政制度,使國家的收入大于支出,促使資本的積累,才能增加國民財富。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到18世紀上半葉,英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已經遙遙領先。《國富論》的寫作正值工業革命的前夜。當時工場手工業仍是英國資本主義生産的主要形式,但機器生産代替手工技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盡管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已經完成,但由于封建勢力在政治上占有統治地位,封建經濟大量存在,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時代迫切要求一個新的經濟學說體系的誕生。 [5]
在格拉斯哥大學教書時,斯密除了關注道德問題外,還經常去格拉斯哥工業區實地考察那裏的經濟生活,漸漸地將自己的學術重心研究轉移到經濟方面。同時,他還參加了格拉斯哥地區的政治經濟學俱樂部。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斯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思想。
1764年斯密辭去道格拉斯大學教授職務,改任青年公爵貝克萊的私人教師,陪同他到歐洲大陸旅行。在巴黎,他結識了法國啓蒙學派代表人物伏爾泰、重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和杜爾閣等名流,在交往中他受益匪淺。
1767年斯密返鄉後閉門著書。1773年他帶著自己的著作到倫敦准備出版。可到了倫敦後斯密發現,在他隱居的這幾年又出了許多新的資料,他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對這本書進行了增補和修訂,終于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
《國富論》的發表標志著經濟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因此該書被譽爲“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是經濟學的百科全書,基本包括了當時人類所建樹經濟理論、經濟史、經濟思想史、財政學、經濟政策等方面的知識,涉及曆史、倫理、經濟和政治所表現的社會行爲的各方面,是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劃時代巨著之一。《國富論》中的許多學說雖然被後來的經濟學家所突破,但亞當·斯密所确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影响深远,他富有预见性的洞察和诸多实用的见解引起后人的重新思考。时至今日,这部著作对经济学研究仍然有着重要作用。 [8]
《國富論》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國富論》是世界上第一本闡述歐洲産業發展和商業發展曆史的著作,爲現在經濟的自由貿易、資本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這部著作自出版後即被翻譯爲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流通。
亞當·斯密正确的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理论家,亦影响了当时的立法和政府政策。当时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一些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都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19世紀對政府政策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些政策的影響人們現在仍能感覺出來。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和倫理學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奠基人,被後人稱爲“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他總結了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發展經驗,構建了近代最主要的經濟學體系,並就經濟與倫理關系提出了見解。斯密終身未娶,以教學爲生,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論》(1759年)與《國富論》《17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