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筠 報道
本地中小企業意識到采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但在執行上力不從心,擔憂成本過高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受訪業內人士指出,采納可持續模式其實不一定會增加生意成本,只要做得對,甚至有助于降低成本。
冠病疫情暴發後,更多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原則,確保商業模式更具持續性。根據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進行的《2021年度商界意見調查》,多達84%本地企業表示,可持續發展對未來至關重要。然而,大部分受訪者只是在中等程度上執行相關策略。
總商會是于今年6月至8月間進行上述調查,參與調查的1058家企業來自制造業、建築業與服務業,當中92%是中小企業。調查發現,采納可持續模式的成本高、企業生存比較重要,以及了解和推動合適方案的能率與資源不足,是受訪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時面對的三大挑戰。
新加坡彙豐銀行工商業務部總監黃麗連也有類似觀察。她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一些中小企業覺得推行可持續方式的費用昂貴,無意間增加成本。它們也認爲,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不知從何開始。此外,即便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但時間有限,總是有其他要優先考慮的事項。
不過她指出,采納可持續模式其實不一定會增加生意成本。“打個比方,在建築內安裝節能冷氣機和高效覆板,可大幅度減少能源成本,幾年下來省下的錢足以抵消安裝系統的費用,改善利潤。”
彙豐銀行去年針對20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多達48%受訪者預期,可持續發展策略帶來最多5%收入增長,另有26%認爲可帶來6%至9%增長,其余甚至估計增長高達10%或更多。
黃麗連指出,有更多迹象顯示消費者樂意付更多購買可持續産品,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制造和售賣這些産品,將提高收入和盈利。
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商業解決方案,可協助企業踏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成立于2019年的本地起步公司Stacs創建了一套幫助企業追蹤可持續指標的系統。這包括收集能源效率、室內溫度和碳排放量等資料,讓企業掌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效益。
Stacs創辦人蘇垲鈞受訪時透露,使用系統的企業客戶中全部都是中小企業,它們主要來自交通與物流業、貨倉和加工等工業。
他說:“如果沒有這些追蹤科技,中小企業要實施可持續策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據蘇垲鈞觀察,一些中小企業服務的是跨國企業或大型公司,這些顧客會要求公司在投標工程時提供可持續報告。
另一方面,采納可持續模式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銀行也會評估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提供可持續融資包括綠色貸款,以及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
本地科技起步公司Seppure研發的新科技運用納濾(nanofiltration)技術,使工業生産程序中的化學分離過程更爲節能,技術方案適用于食品制造、制藥和石油化學業。公司采用讓企業客戶每月訂購形式,讓它們無需投入大量資本,就能運用公司的技術。
Seppure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技官拉哈尼博士(Mohammad H.D.A Farahani)說:“我們希望降低門檻,讓企業不必投入額外資本,就能輕易采納綠色解決方案。”
至于可持續融資方面,適用于中小企業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包括最新推出的企業融資計劃—綠色貸款(Enterprise Financing Scheme—Green)。
這項計劃由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與星展集團、大華銀行、華僑銀行和彙豐銀行共同推出。從今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底,該計劃將分擔70%的貸款風險,支持參與合作的金融機構向綠色領域的項目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和促成科技與解決方案的企業提供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