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協主席楊益財昨天在消協的博客發文說,當一家公司面臨破産時,目前的法律並不足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可能已向公司支付了上千元的預付金。
尹雲芳 報道
自2019年以來,本地消費者購買各類預付配套後,因商家出問題損失了累計超過300萬元,這包括美容配套和會員卡。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呼籲政府加大監管力度。
消協的建議包括要求這些行業加強對消費者預付金的保護機制,並爲簽訂水療和美容配套的顧客增設冷靜期。
消協主席楊益財昨天(12月30日)在消協的博客(CASE In Point)發文說,當一家公司面臨破産時,目前的法律並不足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可能已向公司支付了上千元的預付金。
他說,這些公司關閉後通常會先償還銀行和員工的債務,之後才到顧客、供應商和地主,導致本地消費者損失高額的預付金。
“企業若突然關閉,消費者的損失將是最大的。”
楊益財:貿工部應考慮強制商家增設保護機制
有鑒于此,楊益財提出,貿工部應評估經常有消費者舉報損失高額預付金的行業,並考慮強制讓這些行業爲預付款項提供保護;或是作爲頒發執照的條件,要求商家通知消費者如何在公司關閉時保護自己。
例如,旅行社自2015年起須讓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保險,在旅行社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受保。
針對大量消費者投訴部分行業實施高壓銷售手段,楊益財認爲,政府應在消費者保護(公平交易)(終止合約)條例下,允許消費在簽訂後的幾天可取消配套,尤其是spa和美容相關的配套。這能讓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並降低商家爲增加利潤而強行推銷的情況。
他說,許多公衆反饋在免費試用服務後,有銷售員糾纏他們購買高額的美容或按摩配套,而不少配套價格從上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因此令消協非常關注。
消費者盧珍妮特(45歲,會計)光顧同一家spa業者約20年,每次續訂的按摩和美容配套金額都介于2000元至3000元。不料,該業者被收購後關閉了多家分店,後來她嘗試預約療程時屢次碰壁,甚至要親自與經理理論才能預約。
幾個月後,該分店突然告知盧珍妮特要把她轉到同個公司另一家連鎖店,最終她支付了額外費用才能延續配套。“不簽配套的價格高出許多,因此消費者無可避免地會簽配套,但我下次會選擇價格更低的配套。”
盧珍妮特認爲,強制行業增設保護機制是有用的,但多出的費用將轉嫁給消費者。“如果商家收費公開、合理,我不介意支付這筆錢來保障權益。”
企業擁消協保證標志 須保障消費者預付金
目前,擁有消協保證標志(CaseTrust)的企業,都須保障消費者的預付金和定金。若公司破産,消費者仍可以收到未使用並且受保的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