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巨大的土地使用壓力,保護我國自然遺産是困難的平衡術。新加坡采取科學做法,了解我國綠色空間的生態價值,從中確定最重要的保護對象。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昨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闡釋我國如何在保育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他說,科學的做法意味著,在一些情況下保留原本打算用于其他用途的綠色空間。例如,射靶場自然公園,以及萬禮紅樹林和灘塗,原本分別打算用于住宅和工業,但因爲它們是我國核心生物多樣性棲息地的重要緩沖區而獲保留。
我國也根據生態分析結果,在核心自然保護區之間打造更多生態走廊。
例如,國家公園局發現道德(Toh Tuck)、馬裕(Maju)和金文泰周圍的綠色網絡,是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和南部山脊之間的重要銜接,因此將在下來幾年打造金文泰自然綠道,其中包括烏魯班丹西區的自然公園。
李智陞說,我國要成爲“大自然裏的城市”(City in Nature),不僅關乎生活環境,更關系到我國人民對自然的尊重、照顧和負責任的管理。
在這方面,社區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令人鼓舞。3萬多名社區成員參與了“百萬樹木運動”,種植超過32萬棵樹。許多義工也通過“公園之友”計劃,幫助恢複和改善我國綠色空間。
李智陞昨天參與國會撥款委員會有關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的辯論時,也彙報了我國在實現“大自然裏的城市”願景方面的進展。
他說,當局爲實現願景所采取的舉措,除了恢複和改善全島數個核心棲息地、爲城市其他部分增添綠意、加強綠色空間之間的連接,也讓所有新加坡人更接近綠色空間。目前,每10戶家庭中,有超過九戶步行10分鍾就可到達公園,公園局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