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圖:Unsplash/Anthony Tran。
新加坡警察部隊與心理衛生學院及衛生部合作,安排精神科護士到企圖自殺現場爲有自殺傾向者進行風險評估,再根據情況制定安全計劃,進一步協助和管理他們。
行動局助理局長(前線警務署)陳詠良警監在昨天(26日)舉行的常年工作計劃研討會上透露,心理健康危機應對小組(Mental Health Crisis Response Team)試點計劃去年3月展開,取得良好效果,去年12月已推廣到所有警署。
心理衛生學院緊急與危機護理部門主任兼高級專科顧問黃偉立醫生表示,警方遇到涉及有自殺傾向者的案件,就會透過內部專線聯絡緊急與危機護理部門的輔導員,後者再根據現場警員的描述、當事人及其親友的反饋,或者前心理衛生學院病患的診療記錄,對有自殺傾向者進行風險評估。
警方也會在必要時要求由兩名精神科護士組成的危機應對小組趕到現場,對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殺風險進行評估,以確定管理計劃和給予幹預措施的建議。
他說:“如果當事人平靜下來,那麽精神科護士會與家庭成員商議,建議將當事人轉介到社會服務組織以獲得援助,或立即將當事人送到心理衛生學院以便進一步評估,根據所涉及的風險收治病患。如果當事人已經想不開,他們就會建議警方立即將他們送往醫療機構。”
目前,只有當看護在場的情況下,警方才會將沒有犯罪行爲或意圖的當事人交給看護者。但警方打算將沒有犯罪行爲的當事人當場釋放,不管有沒有看護在場的情況。警方和心理衛生學院正在檢討這個做法。
黃偉立醫生表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一些病患及其家屬對被送往心理衛生學院感到恐懼,擔心留下案底影響學業和求職,“雖然這不是事實,但是很多病患有這種恐懼,所以他們就會反抗,有時甚至拒絕與警方合作,所以我們不想因此而停止進一步調查”。
其次則是節省時間和盡早幹預。他說:“在自殺非刑事化之前,警方會用手铐铐住有自殺傾向者帶到警署問話,過後要是警方認爲他們患有精神問題,才會將他們帶到心理衛生學院的急診部。這個過程需要幾個小時。如果病患真的有精神問題,這段時間其實是流失的。有了這個心理健康危機應對小組試點計劃,警方和心理衛生學院的輔導員、護士可以更早地幫助他們。”
危機應對小組共有六名經驗豐富的精神科護士,下來將招募更多人手。
陳詠良警監指出,在試點計劃實行一年多以來,警方共向心理衛生學院撥出2000多通求助電話,危機應對小組到現場14次。在其他情況下,小組建議將超過八成的當事人轉送到心理衛生學院的急診部,原因包括他們存在自殺風險、需要進一步治療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或在事發時缺乏足夠的監督和照料。
其余案件的當事人則得到了其他形式的幹預,例如轉介到其他醫院的急診部,或在輔導員對當事人及其看護者進行安全規劃後,將當事人送回看護者身邊。
黃偉立醫生說:“如果有必要,危機應對小組的輔導員會繼續通過電話或家訪對這些人進行檢查,直到他們被轉介到下一個照料他們的人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