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教育也必須通過不同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陳振聲指出,我國建國初期欠缺資源,當務之急是通過規範化的教育模式,以最有效率方式讓人民接受教育。如今,本地提供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數理中學、新加坡藝術學院及新加坡體育學院等專科學校,專爲普通(工藝)源流學生而設的裕峰中學、直通車學校,以及自主學校等多元教育渠道。
教育部也在開發一套能對學生的英文作文提供反饋的改卷系統,以協助教師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教育部長陳振聲今天(5月30日)在國立教育學院配合教育學與教學實踐研究所成立20周年舉辦國際研討會上致辭時,勾勒教育工作者下來提升教學所須推動的七大轉變。其中一項就是確保教學無論在實體或虛擬空間,以及在校內或校外都能有效進行。
教學方面,陳振聲強調,教師不能只著重傳授知識,而是得引導學生解讀海量信息、對信息進行查證和分析,以及聆聽不同觀點,從而對不同課題有深刻了解。此外,他也呼籲教師培養學生“問對的問題”,以便爲明日的挑戰尋找創新方案。
陳振聲說,教育部正在開發一系列以人工智能(AI)驅動的適應式學習教學工具,爲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輔助。
另一方面,中學、初級學院及勵仁高中學生將定期進行居家學習,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陳振聲說,這也有助推動教師發揮創新,設計出混合模式教學法,銜接校內和居家學習。
陳振聲指出,即使是同一所學校,也通過實施科目編班制,根據學生不同的強項和興趣,進行差異化教學。全面科目編班制將如期于2024年在各中學推行,取代分流制。
本地後中學教育渠道如今也有更大靈活度。陳振聲說,根據不同學生的強項設計的教育模式,會花費更多資源,但教育部盡可能提供多元選項,幫助學生實現潛能。
對于離開學校的成人學生,陳振聲說,政府在提升成人教育體制以及開發職場學習的資源。國立教育學院、國立幼教學院和成人學習學院將結合力量,通過教學法研究,支持人們終身學習的效果。
教育部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證實,部分中小學今年起試行一套針對數學教學的適應式學習系統(Adaptive Learning System,簡稱ALS)。這個系統能根據每個學生的進度和需求,給予個人化的學習引導,讓學生循序漸進提升數學能力。
陳振聲在致辭時從也就教學過程、教育模式,加強學生社交情緒和心理韌性,以及提升教師與彼此及社區夥伴協作等方面,闡述教學工作所須落實的其他轉變。
陳振聲也呼籲教師共享經驗及知識,以及通過參與業界實習項目,引進新觀點,提升教學能力。
教育部今年起在部分學校試行一套結合人工智能科技的適應式學習系統,讓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時,獲得個人化引導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