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船務(PIL)聯席總裁兼執行董事拉爾斯·卡斯特魯普(Lars Kastrup)說:“疫情讓我們意識到碼頭、港口和航運公司之間密切溝通的重要,港口須靈活應對業者迅速變化的需求。”
我國在2016年開始建設下一代的大士港口,第二階段填海工程所需預制沉箱(caisson)在今年4月建好。
新加坡卓越的機場和港口,猶如兩只堅強的翅膀,帶著新加坡經濟騰飛。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東南亞區域總裁王金榜說,若糧食供應中斷,碼頭貯藏的糧食足以滿足國人“好幾個月的需求”。
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提供的數據,我國去年吸引23家海事領域企業來新擴展業務或設立據點,爭取到逾42億元的業務總開支(Total Business Expenditure,簡稱TBE)。
柯麗芬說,無論疫情前後,我國港口一直堅持24小時開放運作。“因爲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新加坡港口關閉,這對全球供應鏈將造成多大沖擊嗎?”
裕廊港總裁黃文豪說,全球都在朝著更環保的方向發展,裕廊港有必要確保能源消耗的可持續供應。(邝啓聰攝)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東南亞區域總裁王金榜說,大士港口將有自動化堆場起重機等先進裝備。(龍國雄攝)
王金榜說,港務集團安排讓這批貨物優先處理,才得以讓燈飾如期抵達新加坡。
新加坡港口是如何逆流而上 ?它過去兩年對全球供應鏈起著什麽作用,與今年牛車水的虎年燈飾又有什麽關系?
至于如何幫助船運公司緩解供應鏈中斷的影響,王金榜提出類似主題公園“快車通行證”(fastpass)服務概念。
全球供應鏈中斷的情況持續,新加坡下來會如何維持港口的優勢和競爭力,在危機中覓得新機遇?
港務集團“快車通行證”緩解供應鏈幹擾
他也強調:“優秀人才是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少了他們,有再好的技術和可持續舉措也是枉然。”
冠病疫情迫使本地海事業面對危機的同時,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兩年的疫情沖擊,機場的運營大受影響,而港口卻在疫情中維持強勁發展,集裝箱吞吐量甚至高于疫情前。
裕廊港年底前啓用水泥“自動輸送帶”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柯麗芬指出,疫情前數碼化已是我國海事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特別是數據協調、數據分享及網絡安全這三方面。這個趨勢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加快。
這個港口會應用各類先進技術,例如維修中心將采用創新節能冷卻技術,可減少建築物高達40%的能源消耗。
裕廊港總裁黃文豪說,公司在疫情前進行大規模改造,建設深水停泊位和裝置各類吊機設備。在疫情時,這些先進設備縮短貨船的周轉時間,減少人力和船運公司供應鏈成本,給船運公司創造價值。
大士港口占地約1330多公頃、分四個階段發展,預計在2040年代初全面竣工,到時每年可處理多達6500萬個標准箱,比目前的吞吐量多50%。
例如疫情導致一些港口運行受阻,港務集團會跟船運公司協調,讓它們先把貨物卸載在本地,再另安排船舶一次過把貨物直接運送到終點港口,省去等候時間。
吞吐量去年疫中創新高
去碳化是未來發展重點
像巴西班讓碼頭的自動導引車,能利用智能傳感器檢測運輸異常狀況,通過數據分析預測交通擁堵點。該碼頭的軌道式龍門吊,采用光學攝像機和激光傳感器,專業人員可在指揮中心內監控多台龍門吊。
展望未來,柯麗芬說,本地港口及船運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一直發揮關鍵作用,在疫情期間,這一使命更突出。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行業,支撐著每個人的生存。後疫情時代,她有信心海事局和業者能攜手應對脫碳和數碼化挑戰,並繼續吸引優秀人才。
今年牛車水虎年燈飾運輸受阻,港務集團迅速安排讓燈飾獲優先處理如期抵新。(檔案照片)
柯麗芬說:“政府與業者商團之間一直緊密配合,各方攜手推進數碼化,使供應鏈變得更韌性和更有效率。”
官方數據顯示,海事業對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約7%。盡管全球供應鏈受到疫情拖累,本地海事業表現堅韌,我國港口去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創新高,達3747萬個標准箱,比前年增加1.6%;貨運量也增加1.4%,達5億9905萬公噸。
他說:“一般運營情況下,船運公司大多只須確保貨物准時送到(just in time)。可是疫情帶來變數,我們現在須有應對方案,以備不時之需(just in case)。這讓我深切意識到港務集團肩負重任,必須維持港口全天運作,讓全球供應鏈順暢運轉,還必須靈活應對,爲船運公司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柯麗芬強調,未來無論什麽類型船只來到新加坡,我國都要有能力提供服務。以氨動力船只爲例,要確保氨燃料添加到位,新加坡須制定監管沙盒標准及燃料添加方面最高准則。“全球海事業轉型步伐正在加快,如果我們要保持領先,就必須跟上。”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柯麗芬說,政府與業者商團一直緊密配合,使供應鏈變得更韌性和更有效率。(梁麒麟攝)
今年的農曆新年,牛車水配合虎年展出超過300個燈飾,包括一個高五公尺老虎燈飾。但這批由中國工匠制作的燈飾在准備運來新加坡時,正值供應鏈嚴重中斷,運輸遭遇困難。
我國港口對船運業和全球供應鏈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去年在亞洲貨運、物流和供應鏈獎,首次獲選爲“全球最佳海港”,第33次評爲“亞洲最佳海港”。
過去兩年,新加坡不僅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爲全球樞紐港口及國際海事中心,更因我國港口在疫情前後的突出表現,吸引了更多海事領域企業進駐。
達飛輪船上月宣布與港務集團合作,采用港務集團Opt-E-Arrive數碼解決方案,通過優化燃料消耗來減少碳排放。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東南亞區域總裁王金榜受訪時說,疫情剛暴發時人心惶惶,市場對疫苗相關物品、居家辦公的電腦和家居設備的需求激增。與此同時,疫情前已存在的問題如船運業員工短缺、供應鏈缺乏可見度等,在疫情和戰爭下進一步被放大,供應鏈中斷情況愈發嚴重。
數碼科技提高港口應變效率
自2019年接任海事局局長以來,柯麗芬和她的團隊有大半時間都在與冠病疫情對抗。她強調,新加坡位于航運要道上,與全球逾600個港口銜接,逾八成在新加坡停靠的集裝箱轉運到世界各地,在疫情期間,對全球供應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另一重要港口裕廊港(Jurong Port),近年也加快采納科技和自動化進程。
亞洲供應鏈(Supply Chain Asia)創辦人兼主席林木貴贊同科技是增強供應鏈運營韌性的方法之一,但需要專業人士來管理和推動。
她也說,當冠病疫情和俄烏戰事造成全球供應鏈幹擾時,我國仍稱職地扮演“補時港口”(catch-up port)角色,協助航運業者盡力挽回運輸延誤時間,及時爲停靠我國港口的船舶提供燃料添加和船員輪換等服務。
達飛輪船集團發言人說,爲了實現2050年的目標,集團會擴大能源結構,通過大量投資于天然氣和甲醇燃料來加速脫碳行動。集團目前有29艘船適用甲醇燃料,到2026年將增至77艘。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柯麗芬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對船運業者來說,本地港口的吸引力在于能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船只維修、補給、仲裁和融資。
至今,共有超過5000家海事企業進駐我國,其中包括馬士基(Maersk)、地中海船務(MSC),以及達飛輪船(CMA CGM)等全球三大船運公司。
除了展現靈活應變能力,我國港口在疫情中凸顯高效率和強大數據能力。在這方面,科技與數碼化是重要推手。
王金榜透露,新建的大士港口將裝備自動化堆場起重機,配合5G、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優化港口運營效率。
過去兩年,進駐新加坡並設立總部的船運公司有太古集團旗下幹散貨運輸公司太古散貨(Swire Bulk)及長榮海運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
裕廊港是我國唯一多用途港口,它是水泥和鋼鐵等建築材料的主要處理港口,並支援約35%船舶燃料添加活動,包括設有儲存設施,與裕廊島上的石油與石化設施間建有直達管道。
裕廊港兩年前開始建設耗資2億元的預拌混凝土(RMC)港口設施。它能以自動輸送帶方式,把水泥集料直接從船舶運到港內的RMC工廠。黃文豪說,新設施預計年底前啓用,將節省人力和碳排放量。
港務集團也會安排急件“插隊”。這些貨物有大至安裝在登加蓄水池的12萬多個太陽能電板等,小至牛車水的燈飾。
在國內方面,港務集團和政府機構及職總平價合作社緊密合作,在大士港口(Tusa Mega Port)設立糧食貯藏碼頭,加強我國糧食韌性。
另外,我國港口在疫情期間所處理的疫情相關貨物如糧食、醫療器械和科技器材等,也有明顯增加。
爲協助全球應對疫情沖擊,去年1月,港務集團連同其他17家運輸和物流企業,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簽署協議,支援“全球冠病疫苗獲取機制”(COVAX)全球物流配送,包括提供基礎設施、物流支持和其他援助,讓全球能獲得疫苗。
新加坡國土狹小,在全球疫情引發的種種限制和供應鏈受幹擾的沖擊下,依然吸引全球船運業者,對一些人來說或許是奇迹,然而對海事局和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 International)來說,奇迹並非空降,也不來自極致運氣,而是在日常運營中不斷推動科技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強調靈活應變心態,時刻爲未來變化做好准備的長期努力成果。
不少船運公司響應去碳化舉措,開始實施可持續解決方案。
今年3月,海事局推出新加坡海事減碳藍圖2050,承諾追加至少3億元來支持藍圖計劃,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當局也爲業界使用氨和氫等多種低碳和零碳燃料做好准備。
新加坡要想把握下一個機會,維持全球樞紐港口地位,去碳化將是一大發展重點。
“許多主題公園的快車通行證,允許客人跳過遊樂設施和景點常規線路,節省時間。在疫情期間,當上遊和下遊貨運遇到幹擾時,我們爲有需要的船舶提供這類服務,讓它們‘跳過’常規程序,迅速完成燃料添加和卸載貨物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裕廊港一直致力可持續發展,擁有本地最大的單站點太陽能設施,最高産能達9.65兆瓦,發電量能滿足港口要求,剩余電力還可出售給新加坡電網。
新加坡是港口管理機構圓桌會議成員之一,日前與其他成員簽署聯合聲明,各方承諾共同促進海事網安方面的合作,通過共享網安威脅信息,確保相關機構能及時應對。
她說,數據協調是讓船只在港口清關時使用同一組數據。新加坡海事局與中國海事局建立合作關系,嘗試推動本地港口和廣州港口的數據分享,互通電子證書以方便港口通關和檢查。
大士港口運營由港務集團負責。王金榜說,港務集團正通過安裝太陽能系統,購買風力和水力産生的綠色電力等方式,采用可再生能源。它也在測試氫和氨等新型脫碳技術,引進由電池儲能系統所支持的智能電網。
對全球供應鏈舉足輕重
對此,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東南亞區域總裁王金榜也說,港務集團一直投資數碼與自動化科技,爲客戶提供一流碼頭裝卸和海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