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如果看到某個地方有大火著起來、就會有人喊:走水了,走水了……
明明是失火,著了火了,可在古代爲什麽偏偏說是“走水”呢?
在我國古時候、人們很迷信,它們意味火就是火神。所以對于火有著十分敬畏的心理,他們認爲失火是上天和火神來懲罰人的一種做法。
正因爲有了這種迷信的心理存在,所以對火很是忌諱,認爲失火很不吉利。火是火神、也就不能直接喊火神的名諱。
在五行生克中、水能克火,用水字來壓制火,也是一個好的寓意!
所以古代一旦失火,發現的人就會大叫“走水”,聽到的人馬上就會拎著盛水的用具趕來救火,走水就是使水“走”到失火的地方去。
從行動上來說,喊“走水“也算是一種口號,第一時間提醒所有人,趕快拎著水救火也能更好的撲滅火災。
總體來說、這也是言語中的一種忌諱,言語忌諱充分反映了人們趨利避害的思想,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這也是禮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