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采訪了今年獲獎的其中四支武裝部隊單位,了解它們各自的“兵法”。
隊員團結如同大家庭 強力號第二次獲選最佳戰艦
營長岑家賢中校(39歲,亞馬遜新加坡營運經理)受訪時指出,每名戰備軍人都須對自己的體能負責,抽出時間鍛煉身體。
當年從國外購買、在本地提升的Ultra M113裝甲運兵車,後來過渡到在本地研制的首款全數碼化裝甲車——“Hunter”裝甲車,這讓他倍感欣慰。
問及連續三年被評爲“最佳戰鬥機中隊”有何秘訣,今年2月剛接棒成爲隊長的吳嘉偉少校(37歲)指出,關鍵在于創造“正確的文化”,鼓勵每名隊員在工作上盡力做到最好。此外,也須打造一個“心理安全環境”,允許隊員公開發表意見並提供積極反饋,以便及時改進。
今年共有18個常備和12個戰備單位獲得新加坡武裝部隊“最佳單位”獎項,哈莉瑪總統和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將于7月1日在軍人節檢閱禮上爲這些單位頒獎。
爲了回營受訓達到最佳狀態,除了家人和雇主的支持,戰備軍人自己也須加把勁。
此外,每次回營受訓一至三周期間,大家都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溫習已知和學習新的訓練內容上,教官也給予全力支持,分享其他裝甲營接受過的訓練內容,幫助大家提升作戰能力。
邁入第50個年頭的“紅帽兵團”第一突擊營,今年再創不敗神話,不負衆望再度蟬聯新加坡武裝部隊最佳作戰單位。這是第一突擊營連續19年奪得這個獎項,也是獎項自1969年設立以來,營隊第36次獲獎。
今年是強力號繼2015年後,第二次獲得“最佳戰艦”的榮譽。
在隱形護衛艦強力號(RSS Tenacious)上擔任電氣及控制系統操作員的三級上士陳志榮(21歲)今年獲得最佳全職國民服役人員獎。他去年完成全職國民服役後,曾兩次主動延長自己的服役期限,以便在冠病疫情期間參加兩次航行任務。
不同于接受日常軍事訓練的正規軍人和全職國民服役人員,戰備軍人的體能水平及軍事知識參差不齊。
擔任副排長的三級上士許術漢(31歲,營銷兼通訊顧問)在全職國民服役期間接受過Bionix步兵戰車的培訓,成爲戰備軍人後又接受了Ultra M113裝甲運兵車的培訓。
他說,雖然身爲隊長,自己犯錯誤時也會與隊員分享,汲取了什麽教訓。“這樣大家就明白,每個人都會時不時犯錯誤,更重要的是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創造“正確的文化” 143中隊榮膺最佳戰鬥機中隊
空軍空戰指揮部143中隊自2020年以來,第三次奪得“最佳戰鬥機中隊”的榮譽,今年也是它迄今爲止第六次獲獎,以及開始操作F-16戰鬥機以來第四次獲獎。
他說,他與艦上同袍曆經不同的訓練,早已打成一片,也讓他感到自己是強力號大家庭的一員。“因此,當時有這個延長服役的機會,我就答應了,這樣就可以繼續航行、爲強力號出一分力。”
新加坡武裝部隊最佳作戰單位和最佳戰備單位評選活動分別于1969年和1993年設立,旨在通過嚴謹而全面的評估,表彰在戰備狀態、運作效率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單位。
岑家賢說,自己這些年見證了武裝部隊善用科技提升訓練效率,並通過數碼科技,讓每名士兵更熟悉不同的作戰裝備。
雖然每年奪冠看似幾乎無懸念,但第一突擊營營長陳睿霖少校(31歲)並不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
陳睿霖認爲,第一突擊營的優勢之一是“延續”,每年都維持最佳的訓練方式。此外,營隊也注重改進現有的訓練方式,維持最佳戰備狀態。
過去六年來,全員由戰備軍人組成的474裝甲營已四次奪得“最佳戰備裝甲單位”的榮譽。
他說,能夠蟬聯這麽多年,除了得益于每名隊員的付出,其實第一突擊營並非單獨運作,而是得到了整個突擊兵編制的全力支持,尤其是突擊兵訓練學院的教官們。
他說,雖然是不同的平台,但技術思想和操作方式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並不感到陌生,有了這些經驗,他可以從整個武裝部隊運作的宏觀層面理解不同戰車的重要性。
他指出,隨著冠病安全管理措施放寬,第一突擊營能以營級規模展開訓練,也恢複了包括雙邊訓練在內的海外訓練,這爲營隊提供了與外國軍隊之間取長補短的機會。
吳嘉偉說,中隊今年參加因冠病疫情中斷兩年的“天虎”演習(Cope Tiger)最令他印象深刻。中隊在演習中表現優秀,外國軍隊還贊揚我國空軍機組人員總是能成功完成任務。隊員們在過去一年付出的努力和訓練,在這次多邊演習中有了成果,讓他感到自豪。
擔任隊長的二級上士迪倫(Dylan James McKaige)受訪時說,一周訓練下來已經很累,周末回到家也須休息補充體力、爲下一周的訓練做好准備。因此,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是他成爲第一突擊營的一員後做出的最大犧牲。
“紅帽兵團”連續19年獲最佳作戰單位獎
強力號曾參加“老鷹—印度坡拉”(Eagle Indopura)、“太平洋獅鹫”(Pacific Griffin),以及新加坡—印度—泰國聯合海上軍事演習(SITMEX)等雙邊及多邊軍事演習。
艦長鄧婉玲中校(35歲)認爲,戰艦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成功完成任務的秘訣,大家不僅團結也思維敏捷。“不論是全職國民服役人員,亦或加入海軍30多年的人員,我對艦上的每個人都非常感謝,也爲他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