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學府不僅要聘請具有領域專長的教員,也須支持他們持續提升,與業界緊密聯系,才可確保所傳授的技能跟上時代。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便與企業夥伴聯手設計一些課程,包括工教院的工讀專業文憑課程。
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主管安德烈亞·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談到許多國家面對的“技能不匹配”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經濟迅速發展,若沒有出現“不匹配”,就意味經濟停滯。關鍵在于人們是否有能力去填補技能缺口。
陳振聲昨天爲第六屆國際工藝與職業教育研討會開幕致辭時,提到支持教員的重要性,要讓他們擁有所需的“技能、工具與心態”。
爲期兩天的國際工藝與職業教育研討會,由我國工藝教育局主辦,聚集海內外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員等,就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進行交流。昨天的主講者包括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教育、青年和體育部長朔佩爾(Theresa Schopper)。
陳振聲舉例說,工教院在一些課程中利用影像分析技術,留意學生執行任務的能力,例如組裝電腦。人工智能技術可辨識學生的步驟是否正確,提供實時反饋。
本地學府會繼續探索如何善用科技使教學更有效,並通過專業培訓加強教員這方面的能力。
他強調,教員須有積極學習的心態,願意自我提升,並再培訓,這種終身學習精神將讓教員成爲學生的榜樣。學府也通過見習和交換計劃等,讓教員到業界學習,或與業界代表展開協作項目,這些都需要企業的支持。
教員須自我提升 成爲學生榜樣
教育部長陳振聲指出,提升教育與培訓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建立有效的教學團隊。教員須與時俱進,保持學習的心態,並利用科技等工具,針對學生需求制定課程,讓學生更願意學習。
他說:“大專教育更應注重培養橫向技能(transversality),以及如何幫助人們發掘新領域,並建立所需的技能,讓他們能轉到新行業。”
此外,教員須具備有效的工具,爲學生提供更生動且個人化的學習,如利用增強實境或虛擬實境技術把學生帶到不同學習情境。分析數據的科技與人工智能也可以讓教員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需求。
施萊歇爾的演講題目是“從學習工作到學習如今成爲工作”。他認爲,數碼科技可在教育上發揮潛力,讓學習更靈活,增加互動體驗。但他提醒與會者,應有效地運用科技來改變教育方式。人們往往只是以科技的形式,沿用原有的教學法,而不是在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