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國今年仍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淡馬錫公司戰略辦公室執行總經理林明沛說,由于今年至今的增長疲弱,中國要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能面臨挑戰。
在記者會上,淡馬錫首席投資官兼東南亞區總裁羅錫德(Rohit Sipahimalani)指出,淡馬錫投資中國市場已有20年,並經曆了很多市場周期。
淡馬錫是勝科海事和吉寶企業(Keppel Corp)的大股東,不會參與合並計劃和所有相關決議的表決。
他強調,淡馬錫注重投資支持區塊鏈的解決方案、平台和基礎設施。集團已投資的相關公司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和區塊鏈平台Partior。
中國市場資産占比變化純爲市場價格變動所致
在2022財年,中國市場占淡馬錫投資組合22%,比率從上一個財年的27%減少了5個百分點。羅錫德強調,占比變化純粹是市場價格變動所致。“事實上,我們去年在中國是淨投資(投資大于脫售)。”
根據淡馬錫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新年報,新加坡市場在集團投資組合的比重,從上財年的24%增加三個百分點;之前連續兩年比重最大的中國則減少五個百分點至22%。
另外,淡馬錫去年支持多家本地上市公司的融資計劃,協助它們強化資産負載表及對商業模式進行戰略調整,包括參與新加坡航空公司(SIA)發行62億元強制性可轉換債券,以及勝科海事(Sembcorp Marine)15億元附加股計劃。
與此同時,淡馬錫的非上市資産占整體投資組合的比重首次超過上市資産,達52%。非上市投資組合的年回報率在過去10年超過10%,實現了非流動性溢價,回報比上市投資組合高。
馮德能指出,這些投資機會和淡馬錫關注的長期發展趨勢和投資主題非常一致。“我特別提到數碼化的例子,但實際上這些機會涵蓋了我們所關注的各個方面。”
羅錫德也指出,大部分市場自今年3月底以來都下跌,唯一帶來回報的市場是中國。他認爲,中國市場現在的風險回報更趨平衡,中國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具有更多可靈活操作的空間。
“在過去10年裏,中國是我們表現最好的市場,甚至包括去年。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從優質非上市資産增值中獲益
新加坡市場在淡馬錫控股2022財年的投資組合占比達27%,超越中國,相隔三年重新成爲集團投資比重最大的市場。
彭博社數據顯示,淡馬錫在本地的主要投資組合公司星展集團(DBS)和新電信(Singtel)今年3月底的一年總回報率分別約27%和11%。
根據淡馬錫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新年報,新加坡市場在集團投資組合的比重,從上財年的24%增加三個百分點;之前連續兩年比重最大的中國則減少五個百分點至22%。
羅錫德也說,淡馬錫過去兩年更加重視中國的政策變化,以確保集團的投資與政策一致。
淡馬錫非上市資産投資組合以新加坡公司爲主,占整體36%,其余爲資産管理公司(20%)、私募股權和信貸基金(18%),以及起步公司等其他非上市公司(26%)。
對加密貨幣曝險非常小
例如,本地的豐樹産業(Mapletree Investments)、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和PSA國際港務集團等成熟企業爲集團帶來穩定股息收入。
淡馬錫公司戰略辦公室執行總經理林明沛也澄清,集團並未針對非上市資産的配置制定目標,當中各資産類別“設有不同目的,並賦予我們不同的價值。”
“我們認爲大部分監管阻力都已經過去了。世界各地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力量都感到擔憂,只是中國的變化速度比任何人預期更快。”
過去兩年中國政府擴大對科技業的監管,造成投資市場動蕩。
對科技業監管阻力已過去 中國市場長期投資趨勢受看好
淡馬錫投資處在商業周期不同階段的企業,包括起步公司、成熟企業,非上市和上市公司。不過集團強調,即便非上市資産多年來穩步增長,但它的整體投資組合仍具流動性,“這是因爲我們對非公開市場具有吸引力的機會進行投資,並且從優質非上市資産的增值中獲益。”
問及勝科海事與吉寶岸外與海事(Keppel O&M)尋求合並的計劃若不獲股東支持,淡馬錫會采取什麽行動,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兼戰略發展聯席總裁譚明耀說,集團一向支持勝科海事的戰略轉型,不會對“假設性情況”做推測。
他說:“勝科海事管理層已表明有充足流動性,足以支撐公司至少到2023年。”
淡馬錫美國西海岸區總裁兼科技與消費投資副總裁馮德能(Martin Fichtner)則說:“中國有非常多機會,包括軟件、自動化以及精深科技等趨勢的崛起,爲我們提供了許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上財年股東回報率爲5.81% 淡馬錫投資淨值達4030億元再創新高
淡馬錫認爲,這些監管阻力已經成爲過去,繼續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趨勢。
淡馬錫控股首席投資官羅錫德(Rohit Sipahimalani)周二(7月12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本地股市以價值股爲主,在2022財年的表現更堅韌,跑贏區域股市,主要是因爲價值股更獲市場青睐。
詢及加密貨幣價格近期暴跌對集團的影響,淡馬錫美國西海岸區總裁兼科技與消費投資副總裁馮德能(Martin Fichtner)說,集團“對加密貨幣的曝險非常小,主要是透過投資加密相關計劃和公司的風險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