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語因宗教、家庭的原因,受影響較少,印度族及淡米爾語等情況則比較複雜,前途難測。
新躍社科大學學術顧問、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郭振羽和新躍社科大學羅福騰副教授合著的《多元和統一: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在會上發布。這本書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全面觀察新加坡獨立以來的語言規劃、雙語教育政策的實施與發展,探討本地四種官方語言與社會發展間的變動關系。
該書也指出新加坡的社會語言狀況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新加坡的社會語言問題,不單純是社會的,也不是語言的,而是和文化、教育、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系等因素息息相關”。
陳振聲指出,二三十年前很多人排斥學華語,如今隨著中國崛起,很多學生甚至成年人都想要學好華語。他說,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用華語,培養孩子學習華語的興趣,讓孩子覺得華語是實用語言,而不是爲了考試而學的。除了營造環境外,也要給予孩子肯定,培養他們講華語的自信。
研討會理事代表、韓國漢陽大學嚴翼相教授說,新加坡作爲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的國家非常重視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他期待這個研討會能爲與會者提供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平台。
陳振聲星期四(7月21日)在第22屆中國語言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致辭。他以女兒日常生活中會講幾句韓語、小兒子會唱西班牙語歌曲爲例說:“現今,要掌握一種語言,我們不能給借口說我們沒有這種大環境,比起以前我們其實有更多的機遇,通過互聯網、YouTube接觸華語的機會要比以前更多。”
由新躍社科大學舉辦的第22屆中國語言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新躍中華學術中心成立10周年慶典21日上午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開幕。這是新加坡首次承辦這項國際研討會。
教育部長陳振聲說,在英語爲主要語言的大環境下,推行雙語政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他也說,現今網絡發達給新加坡人帶來更多學習華語、掌握多種語文的機遇。
新加坡首次承辦 逾百東亞及歐美學者出席
此次大會的主題爲“共存與發展:語言政策與語言多樣性之新視野”,涵蓋了語言政策與規劃、瀕危語言保護、語言與身份認同、語言與翻譯等多視角的分析和研究成果。100多位來自東亞及歐美的學者出席爲期兩天的研討會。
陳振聲在第22屆中國語言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在現今的時代,要掌握一種語言,我們不能給一種借口說我們沒有這種大環境,比起以前,其實我們有更多的機遇,通過互聯網、YouTube接觸華語的機遇要比以前更多。”
郭振羽教授在演講中談到新加坡社會語言發展趨勢時說,英語地位穩固,是政府工作語言、主要教育語言,也是各民族間的通用語,逐漸由公開領域滲透至私人領域。華語則替代福建話等方言,成爲華族的通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