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整合和信息共享可以讓本地企業從更加透明的運營中獲益,與此同時,美國的制造商也可以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和可追溯性。
數碼化和互聯互通 是邁向智能化第一步
但網絡系統之外,還有一個大局觀。爲了擴大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可見性,Arcstone與總部位于美國的制造商展開合作,整合亞洲及全球供應鏈,體現一個宏觀版圖。
雖然轉變商業模式更能讓人所知,但實際上,改進核心業務的成本更低,見效也更快。
規劃規模太大的項目也許會讓中小企業望而生畏,但是他們可以根據短期、中期和長期情況把整個項目拆分成多個小項目,這也是“靈活轉型”的概念,即嘗試新的項目,觀察什麽業務能帶來利潤。
事實上,像谷歌(Google)這樣的創新企業,員工須要花70%的時間在核心業務上,花20%時間在相關項目上,而剩下10%時間則花費在了解新項目上。
從改進核心業務開始
漸進式的創新方式能夠幫助公司不斷進行體驗和嘗試。例如,他們可以從成功的試點項目中獲得信心,再向規模更大、成本更高的項目擴展。同時,企業也可以從那些失敗的試點項目中吸取經驗,進行調整。
一些人認爲,數碼化轉型須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或顛覆傳統行業。然而,本文的觀點恰恰與之相反:數碼化轉型往往是從企業的核心業務開始。
企業可能經常聽到像創新、數碼化這樣的熱門詞彙,它們對企業的存活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是,企業要如何開始進行創新呢?要花費多少成本?又有多少把握能獲取收益呢?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國大工業4.0碩士項目主任
車間工人也參與了這一過程,該公司向他們保證,他們會在其他領域發揮更有意義的作用。聯邦包裝工業還與日本碼垛機制造商富士機器人(Fuji Robotics)公司合作,希望在更狹窄的空間中提高機器人的性能。在此過程中,公司優化了車間利用率和勞動力分配。
隨著時間推移,華生電化工業逐漸在業務中增加了新的IT模塊和功能,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系統等。
現在,公司正在進一步研究如何讓部分制造過程自動化,並從儀表盤中獲取新的見解。
逐步增強企業實力
面簿(Facebook)、奈飛(Netflix)或谷歌這樣的平台企業很少利用實物來運營,但大多數企業和它們並不一樣,比如涉及制造、零售、貿易、物流和商品的企業都必須利用實體來運營,包括設備、庫存和裝配線。
除此之外,聯邦包裝工業還使用設備傳感器獲取數據,分析其性能、定期維修大多數機器和設備。公司正在進一步研究綠色發展的措施,提高企業可持續性。
(作者觀點不代表國大商學院)
數碼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Arcstone就是一個例子。Arcstone與亞細安的制造商合作,打造了一個IT平台來監測制造過程。他們的第一步就是建造由制造設備提供信息反饋的網絡系統。
簡而言之,技術創新可按照優先順序一步步地進行,這樣企業既不會覺得難度太大,也能合理地分配資源。我們並不鼓勵企業盲目地去追求那些大項目和熱門技術,相反,如果中小企業想實現數碼化轉型,我們會建議他們先去尋求相對容易實現的數碼化運營目標。
提供工程設計和制造服務的華生電化工業(Watson EP Industries)就是這樣一步步進行數碼化轉型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華生電化工業很早就采用了制造資源規劃系統,隨後通過整合人力資源、工資和考勤等新模塊,逐漸采用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因此,他們首先要做的是實現數碼化、系統連接和信息共享。有了這個信息平台,中小企業就能分析收集到的數據,評估企業運營情況,學習如何去改進。
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創新須要結合數碼和實體運營,僅僅去創造平台是不夠的。這些公司須要整合數碼和線下實物,利用數據來改善核心業務。
以下這些建議也許可以幫助企業一步一步實現大目標。
盡管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是市場討論的熱門詞彙,但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他們可能還沒有准備好。
以聯邦包裝工業(Federal Packaging)爲例,這是一家生産紙箱的公司,過去幾年,該公司利用企業資源規劃(ERP)、物聯網(IoT)、客戶關系管理(CRM)和人工智能(AI)在生産過程中實現了大部分的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