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創立18個月就美股IPO,算是全球最快的紀錄。但不到一年,渾水研究發布做空瑞幸報告,當時瑞幸全數否認,但兩個月後,瑞幸公布一份“僞造22億元交易”報告,股價閃崩暴跌80%,300億市值蒸發。
瑞幸咖啡先否認後自曝,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觀察到,不少媒體認爲背後目的是在于:自保,避免破産清算。因爲在美國如果投資者起訴上市公司,只要勝訴,同樣原因利益受到侵害的投資者也將獲得賠償,情節嚴重的被告到破産清算是可能的。類似的還有2001年的安然公司財務造假曝光然後破産倒閉。而2020年4月13日正是集體訴訟的截止日期。
操盤的神州系背景的陸正耀,其“閃電戰術“是看准風口、成立公司、巨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謀求IPO”,這與樂視存在很多相似處,都是上市後股價暴漲,“自爆”後跌入深淵。
從瑞幸上市以來,質疑的聲音非常多,主要集中在三大迷:
迷點一,泡沫式商業模式,導致瑞幸的擴張速度超過其承諾的用戶增長速度。咖啡有兩個優點,一是相對標准化;二是強社交屬性,但賣産品的從來不會被一種業態壟斷,所以星巴克的故事總會帶著咖啡品牌和文化。因此瑞幸的BP中是同時對標星巴克+711+Costco+amazon。最新的動態就是增加了折扣商品(詳見《賣過咖啡和零食、又賣起電子産品的瑞幸,這是要動誰的奶酪?》)。
迷點二,用錢燒出來的運營和擴張。例如爲了“流量”無節制的裂變營銷,曾表示用 10 億做“流量”;這樣的撒幣,養活了龐大的羊毛黨,像新用戶免費的裂變活動,只要有批量手機號,就可以一直獲得免費咖啡券,羊毛黨拿這些優惠券再進行售賣;也會有到二手交易平台的全國代下單。一言蔽之,瑞幸風控漏洞嚴重。
迷點三,瘋狂發展線上新業務,瘋狂擴張線下網點,這也包括最新的線下“無人零售”咖啡機計劃。相比星巴克,瑞幸提出的所謂“第四空間”,也是靠外賣咖啡來增加銷售,這更符合年輕人的習慣,導致瑞幸不能沒有咖啡銷售的實體。然而瑞幸又大力推行咖啡外賣,過早的把線下流量導入線上流量池,並帶來了額外的配送成本,那實體門店價值定位何在?
不得不說,股價的雪崩只是個開頭。後面的連鎖反應很多:
首先,瑞幸的全、兼職員工將可能失業或被裁員。其次,供應鏈上遊的供應商會面臨應付賬款擠兌風險。再次,新産品小鹿茶加盟商將面臨破産危機。最後,新加坡政府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能否照常退出已經存疑,連帶中金公司和摩根士利丹、神州系其他公司的聲譽受損,甚至會影響整個中概股。
而瑞幸對咖啡行業的沖擊,終究還是留下了兩方面的啓示:
一方面,需要建立數字化底層。星巴克外賣業務競爭壓力時,能迅速地涉足,目前線上訂單銷售額占總收入的15%,其中外賣訂單占星巴克中國銷售額的9%。這離不開成熟的會員系統,以及與之配套的數字技術能力。說明數字時代裏,企業應該具有足夠敏捷的轉變與適應能力。
另一方面,互聯網業務要形成用戶壁壘。頭部現象明顯的互聯網,小衆流量、私域流量已經是當前的突破口,B站、小紅書、虎撲,都是曾經的小衆網站,但已經是垂直網站場景的必備平台,對于品牌而言,私域池運營的強大也展現出可以期待的美好前景。
歡迎關注本號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