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強
去年10月開始,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國內成品油價開始“五連跌”,回吐全年漲幅後,汽、柴油價格較2018年年初下降近500元/噸。但隨著歐佩克減産後國際油價回升,2019年國內成品油價又以“兩連漲”開局。
截至今年1月底,國際原油價格約每桶60美元,國內92號汽油的零售限價約爲6.6元/升。那目前國內成品油價在全國範圍內處于什麽水平?
日前,中石化援引全球汽油價格網的數據表示,國內成品油價在計入統計的全球164個國家(地區)中,排名80名左右,位居中間位置。
中石化的數據顯示,以1月7日油價數據來對比,英、德、法等發達國家均高于中國。中國油價大概與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國家持平。其中,美國和馬來西亞的油價,顯著低于中國。
根據騰訊信息可視化實驗室提供的數據,以2018年12月10日的數據爲參考,國內汽油價格約爲1.05美元/升,略低于全球汽油平均價1.11美元/升,在全球164個主要國家(地區)中,排名68名,也處于中等位置。
中石化表示,全球統一石油市場的情況下,各國煉油加工水平與流通環節費用有所不同,但各國油品不含稅的價格相差並不大。稅負的高低是造成成品油零售價差距的主要原因。
中石化提供的數據,2018年10月15日-10月21日,各國汽油成品油周均價顯示,稅收占油價的比例,美國爲17%,韓、英、德、法四國均高于50%,日本爲42.45%,中國爲36.7%。
馬來西亞的油價低廉,則主要由于政府一直對石油産業進行高額補貼,因爲石油是該國的重要經濟支柱。
此前有人拿出2008年和2018年的油價對比:2008年3月20日,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國內油價爲6.3元/升;十年後的2018年5月26日,國際原油每桶75.56美元,國內油價7.4元/升,因此得出“十年過去,桶貴了”的結論。
中石化對此表示,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一度飙升至147美元/桶的曆史最高點,若按照成品油定價機制執行,國內汽油價格應保持在10元/升左右,遠高于6.3元/升。爲了減緩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由國家對成品油價格實施調控,國內原油價格僅爲80美元/桶。
當年,承受嚴重價格倒挂的“三桶油”爲高油價支付了1652億元,其中國家補貼632億元。
目前國內實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國際油價爲有條件的聯動關系,計價和調價周期是固定的,爲十個工作日。
按照該機制,國家發改委根據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原油市場價格的變動情況,來確定調整國內的成品油價格,當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即調整國內成品油的價格。
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通知,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了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爲每桶130美元,下限爲每桶40美元,即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在40-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從長期看,除了國際油價這一主要影響因素外,國內成品油價還會受到運輸、銷售成本、油品升級以及稅費改革等因素影響。
自去年年底以來,國內各大油氣公司相繼放出有關油氣新發現的消息,其中不乏十億噸級的大油田和百億方的頁岩氣藏。但這點爲什麽絲毫影響不到油價呢?
這需要從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說起。
原油作爲一種商品,價格受到供需關系的影響;作爲一種期貨,則直接受到市場信心的影響。
目前,世界主要産油國爲美國、俄羅斯以及歐佩克成員國等。美國與俄羅斯等國原油産量高企之時,國際油價大概率隨之下落。
當油價過低時,以沙特爲首的歐佩克國家,會傾向于通過減産的方式擡高油價。2018年底,歐佩克聯合俄羅斯實施了新的減産協議,改善了國際市場供過于求的態勢,油價隨之回升。
國際油價還不同程度上受到各國原油庫存的影響。此外,當全球經濟前景預期不佳時,預計原油需求量減少,油價隨之下降;全球經濟複蘇,原油的需求量隨之增加,油價也隨之擡升。
地緣政治則是影響油價的另一大因素。産油國集聚地的中東,常因地緣政治危機直接影響油價走勢。
作爲一種投資方式,國際油價還受到美元彙率、國際金價變化等方面的影響。
2018年以來,中國新疆、川渝、青海等地相繼公布了新的油氣發現,但這部分增量並不足以影響國際油價。
因爲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問題上沒有話語權。
但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確保進口來源和通道的多元化,提高儲備能力和保障通道安全能力,則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
作爲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在2018年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了70%。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國內原油産量爲1.9億噸,全年進口原油4.6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