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龐無忌)北上廣深等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寫字樓、購物中心正迎來一波外資潮。包括國際私募巨頭黑石、新加坡凱德集團、房地産信托基金領展等在內的外資買家,頻頻“光顧”,斥巨資買樓。
據同策資管統計,今年前3個月,外資機構在中國內地的大宗交易已達8起,累計金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僅黑石一家機構就出手近200億元。
3月份,外媒曝出黑石擬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號稱“上海最大開放式購物中心”的長泰廣場。黑石集團今年還先後以4.8億美元收購美國商業地産巨頭塔博曼旗下位于西安、鄭州和韓國的三家購物中心50%股權;以70.23億港元的價格接手海航集團子公司香港國際建投69.54%股份。
除黑石外,凱德集團今年斥資27.52億元收購上海浦發大廈約70%的面積;領展房産基金也以66億元和25.6億元的價格分別收購位于深圳市福田區和北京通州區的兩個購物中心。
國際房地産顧問服務公司高力國際華北區董事總經理嚴區海19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從去年開始,外資的確是加大了對北上廣深的關注,並且成功購得了很多項目。據其統計,去年中國物業大宗交易中三分之一是由外資完成,而且今年外資“買樓”依舊保持強勁勢頭。
以北京爲例,高力國際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大宗物業交易中,僅1%的成交額由外資貢獻,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據躍升至25%。上海的外資買家成交額占比也由2017年的35%提高到去年的48%。
這並非外資首次在中國掀起地産投資熱。2005年前後,中國也出現過一波外資買樓的熱潮,不少城市地標被外資購入。不過,2006年開始,中國出台了多項政策,限制外資炒房,外資買樓開始降溫,收購物業數量大減。直到2015年,房地産“限外令”松綁,外資對境內物業的收購數量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趨于平穩,不少城市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出現空置率走升,租金下調的情況,爲何外資在此時加大力度“買買買”?
嚴區海指出,外資“買買買”主要還是基于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看好中國的增長前景。其次,還與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彙率處于低點,以及境外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等因素有關,“這些對外資來講都很有吸引力”。當然,也因爲近期市場比往年有了更多的項目可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中國官方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包括明年年初即將實施的《外商投資法》等也爲外資的活躍提供了助力。嚴區海認爲,外資的活躍與中國放寬准入制度是有關的,特別是從以前的批准制到報備制,中國對資金流入的政策更加放開。
黑石集團等國際私募基金一向擅長“低買高賣”,其加速布局中國商業地産是否爲了抄底?
嚴區海認爲不能算作抄底。他指出,這些核心城市的資産價格目前並不便宜。外資湧入中國商業地産更多還是看好北上廣深等城市資産的保值增值能力,其背後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信心。這也是近年來大部分外資在配置資産時把中國當做亞洲最重要市場之一的原因。
中國經濟“一季報”日前公布,6.4%的同比增速顯示出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韌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