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國際地産巨頭凱德的“生意經”:沒有另外一個市場能代替中國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國際地産巨頭凱德的“生意經”:沒有另外一個市場能代替中國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從1994年的寥寥數十人,發展到在43個城市運營200多個項目,管理資産超過2700億元人民幣,今天的凱德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外資房地産開發商之一,也是新加坡在華投資最大的企業。凱德集團在中國經營的25年恰好經曆了中國房地産市場“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黃金時代”,真正分享了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發展紅利。負責中國業務的凱德集團總裁羅臻毓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揭秘凱德的“中國生意經”。
資料圖:在建商品房。張雲 攝
賺“慢錢”
與國內房企拿地-建設-出售的模式不同,羅臻毓解釋說,凱德以資本平台運作項目,每蓋一個購物中心或是綜合體,都是以持有、經營、收租、管理的模式來運營。但這種每月收租金的方式比銷售賺錢慢得多,很多項目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才能收回成本。
“在別人覺得我們賺錢慢的聲音中,我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羅臻毓說。
正是因爲慢下腳步,打磨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凱德“商業帝國”逐漸浮出水面,一個跨區域的全産業鏈布局也逐漸形成。
不以規模論英雄
伴隨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快速崛起,過去20多年裏,國內房地産開發商大都將拿地和融資視爲企業的核心能力,這也讓房企紛紛加入“規模競爭”的戰圈:只有不斷狂奔,擴大規模,才能拿到更好的地,融到更便宜的錢。
不過,凱德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作爲一個外資房地産商,我覺得還是把企業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做好,而不是以規模取勝。”羅臻毓說。
凱德集團首席執行官李志勤也在近期表示,凱德區別于本土開發商的特色之一,在于其具擁有多個領域的能力,包括住宅、辦公樓、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服務公寓和産業園等,擁有完整的産業鏈。“我們可以跟政府合作,帶來領先的商業模式、創造就業,以及從更大規模層面運作項目。”
凱德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資金的來源渠道。凱德有8支在國外上市的房地産信托基金(REITs),“不僅可以將成熟資産注入REITs實現資金回籠,也能從市場、從競爭者那裏收購資産,這是很多開發商所不具備的”。李志勤說,目前凱德在中國的商業地産項目,基本上都是通過不同基金平台持有的。
在當前中國房地産開發增長“天花板”隱現之際,過去“以規模論英雄”的高周轉發展模式受到質疑。國內房企也紛紛進行多元化嘗試,曾經不被看好的“凱德模式”如今備受行業關注。
繼續“深耕”中國
李志勤強調,中國是凱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場,中國市場業務貢獻凱德集團40%以上的利潤,“我們不認爲能找到另外一個市場代替中國”。
羅臻毓認爲,雖然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和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整體基本面向好的趨勢並未改變。
與過去幾年相比,中國市場發生巨大變化。羅臻毓指出,房地産市場也進入一個新時代,城市發展從增量模式轉爲存量模式,城市更新、産城融合等成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增長點。
隨著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級戰略的提出,房地産競爭格局向城市群演變。羅臻毓說,深度參與這些城市群的發展,就是深度參與中國經濟的叠代升級。
近年來,中國官方提出“房住不炒”的調控思路,並明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産長效機制建設。保持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成爲樓市政策主基調。
羅臻毓指出,房地産行業的整體穩定和長效機制建設有利于整個市場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凱德將繼續深耕中國,長期投資,將本土收益用于本土再投資。
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是凱德保持信心的由來。羅臻毓指出,近兩年來,中國領導人多次在世界平台發聲,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今年全國兩會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對外企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中國政府進一步完善整體投資環境、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舉措,爲外資企業未來在中國的經濟活動吃下一顆“定心丸”,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