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外灘大會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新加坡人最愛網購線上旅遊和酒店,線上支付聚焦在高端産品;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二個可以掃碼坐地鐵的國家;泰國年輕人會在便利店充值數字錢包後,在線給遊戲充值、買東西;印度人在電商平台買東西後,更愛貨到付款……在東盟和南亞國家,數字化生活正在快速發展,讓這些地區成爲全球範圍內的新興“後浪”。
今天上午,德勤與“外灘大會”合作出品的報告《後浪來襲!東盟與南亞的璀璨數字生活》正式發布,德勤通過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孟加拉國以及巴基斯坦八國各年齡段人群的調研,發現21歲~40歲青壯年的數字生活最爲豐富,數字支付正在作爲切入口和更多的應用場景相連接,改變著用戶的社交、金融服務、數字娛樂、生活服務和購物方式。
“傳統金融缺乏普惠性,正規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德勤中國TMT行業主管合夥人林國恩表示,除了新加坡,東盟6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信用卡普及率低于2%,印度60%的商業訂單以現金支付。“孟加拉國人去銀行時,需要支付0.12美元開戶費用,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成本。農村的年輕人到城裏打工,賺了工資請過路司機捎回去,不但效率低,風險也很大。”
因此,通過調研,報告發現數字支付是當地數字生活的核心。在2017年至2019年的短短兩年內,全球電子錢包用戶數量從5億激增至21億。發展中國家在這一增長中占比最大:僅中國和印度就占了所有電子錢包用戶的70%。2019年數字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對于整體東盟以及南亞來說,這一趨勢還處于初級階段。”林國恩說,在這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具活力的兩大地區內,除了新加坡數字支付較爲成熟外,其他國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今年COVID-19危機之後,數字支付可以避免貨幣接觸,更加安全衛生,滲透率因此加快,引發數字支付的急劇上升。”
報告顯示,疫情後,東盟和南亞78%的消費者增加了數字服務的使用。線上網購、朋友轉賬和線下零售支付成爲了數字支付最常見的三個應用場景。無論是在家點外賣還是用支付寶在手機上付款,以無接觸服務爲主的數字生活方式迅速從中、日、韓等數字經濟較爲發達的國家向東盟及南亞等傳統上較爲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擴散。以數字支付爲基礎的無接觸服務,改變了這些國家人口傾向于使用現金的傳統習慣。德勤據此預測:到2025年,亞洲地區的移動消費,將比2019年增長三倍以上。
新民晚報記者 張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