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5日電(薛宇飛)40年前,胡進勝以鋼材貿易起家,逐漸將生意做大,而當時的中國筚路藍縷,正開啓一場新的征程;27年前,胡進勝進軍中國,依靠中國工廠跻身上市公司創始人行列,那時的中國,時刻演繹著造富神話;進入新千年,胡進勝改變著發展策略,投身環保産業,不斷適應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他看來,四十年的營商生涯,變化的是所處的時代與行業,不變的是誠信爲本與加倍努力。
靠五金生意起家
新加坡中國商會會長胡進勝。
胡進勝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在其祖父那一代,就漂洋過海下南洋到了新加坡。他出生時,祖父輩們依然在社會底層打拼,父親做一些小生意,母親則在學校門口賣炒米粉,辛苦地維持一家7口人的生計。從小,胡進勝就跟隨哥哥姐姐們給母親幫忙,對艱苦生活有著切身體會。
在貧寒的家庭環境中,胡進勝非常勤奮。“讀高中時,我是半工半讀,趁著暑假和休息時間,賣一些鋼板、鋼管補貼家用,這也爲我後來做大五金貿易打下一些基礎。”他說。
5年多兵役期結束後,25歲的胡進勝于1978年進入他嶽父創辦的五金公司,做起鋼材貿易生意。而所謂的公司,不過是妻子負責買進鋼材,胡進勝負責銷售而已。
身處貿易港口城市新加坡,爲胡進勝進行貨物買賣帶來很大的便利,但也面對無數的競爭者。胡進勝主要將鋼板、鋼管賣給馬來西亞人,但在産品質量、價格等方面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如何獲得優質客戶,成爲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爲此,他采取了一個大膽的方式:放貸(編者注:“放貸”即賒賬,先將貨物賣給對方,規定一定期限內付款,並需要支付一個較低的利息。)。由于從事的是跨國貿易,在信息通信、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很少有公司敢于進行賒賬買賣,基本都是采用先付款後發貨的交易模式。
胡進勝的創新舉措,很快爲他吸引來很多海外客戶,鋼材的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而爲了克服自身資金的困境,胡進勝多次赴日本,與上遊供應商進行談判,希望他們也能賒賬給他。
“那個時候,我幾乎每個月都要飛日本,與上遊供應商疏通關系,還經常陪他們喝酒。那個年代,日本人的酒量都很好,一個晚上要陪他們去三四個地方喝。慢慢地,我和他們建立了很好的私人關系,他們會給我90天、180天甚至更長期限的賬期,我就可以把貨物先賒賬賣給馬來西亞的客戶,等他們付款後,再把錢打到日本。”胡進勝稱。
解決資金問題後,接下來的幾年,胡進勝的生意一帆風順,公司業務也逐步擴大。
信用是無形的資産
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衆號:jwview)專訪時,胡進勝一直強調誠信,認爲做人、做生意,一定要誠信爲本。而在誠信面前,胡進勝曾接受了一場終身難忘的考驗。
1985年,美國、日本等國簽署了廣場協議,致使日元大幅走強,這中間,胡進勝蒙受了巨額的彙兌損失。
“那段時間,日元升值特別厲害,從1美元兌280日元,直線升到了1美元兌180日元,升了1/3還多。1986年的時候,我要還日本供應商的錢,用美元兌換日元,哎呦,真的是讓我虧慘了,之前7、8年掙的錢全部賠進去了。”回想當年的彙兌風波,胡進勝顯得有些激動。
胡進勝稱,劇烈的彙率變動,讓很多企業苦不堪言,很多人都還不起日本人的錢,一些人都悄悄躲起來了。但胡進勝卻選擇主動赴日本與供應商談判。
“我到了日本,跟他們講,我現在沒錢,但我不會跑,欠的錢還會繼續還,但要給我延期。需要幾個月籌措資金,有了一定還。日本那邊也很理解我們的狀況,同意給我一定的期限。”胡進勝說。
之後,他陸陸續續把錢都還給了供應商,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胡進勝就賠進去200多萬美元。在當時,200多萬美元是一筆巨款。
這場彙兌損失,把他這些年積攢的財富幾乎消耗殆盡。當時,胡進勝灰心喪氣,覺得很難再翻身,辛辛苦苦多年,一切都化作泡影。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不管是日本供應商,還是馬來西亞的客戶,都很支持他重新開始。由于行業內的好口碑,銀行在沒有收取任何抵押品的情況下,就貸給胡進勝一大筆啓動資金。很快,胡進勝的生意又紅火起來,到1988年,基本恢複到危機之前。
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但回想起當年的情形,胡進勝依舊曆曆在目,不禁感慨萬千。對于自己能夠重新站起來,他認爲,也是靠了誠信,“其實誠信不僅是在大的事情方面,小事情上,諸如准時付款,也是一種誠信。”
應時代變化而變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而在地球的東邊,最爲明顯的變化是:中國的迅速崛起。而胡進勝,也很早就洞察到中國的變化,並在其中尋找商機。
在中國與新加坡建交一年後,即1991年,胡進勝踏上了中國這塊熱土,彼時,胡進勝已經從貿易商轉爲不鏽鋼鋼材的生産商。經過一番考察,胡進勝決定由江蘇昆山的一家國營工廠生産法蘭盤。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工業生産技藝還十分傳統。“那個時候跟昆山的廠子合作,我是帶著日本工程師過去的。鍛造鋼鐵時,爐溫要達到1200度以上,那個廠沒有溫度計,就靠廠裏的老師傅用眼觀察火苗大小,日本人說不行,一定要改。之後我們幫工廠進行了全套的技術升級,全部按照國際標准生産。”
由于中國的生産成本很低,産品質量又不錯,接下來的幾年,産品一直很暢銷,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利用潛力無限的中國市場,胡進勝賺得盆滿缽滿。
2001年,胡進勝又將廠子遷往江蘇無錫,並擴大了規模。2003年,胡進勝將無錫工廠和新加坡的貿易公司一起打包,在新加坡資本市場成功上市,而在當時,登陸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少之又少。
但隨著中國的發展,國內的勞動力、物流等成本大幅上漲,工廠也面臨窘境。胡進勝看到了中國轉型發展的大趨勢,果斷賣掉工廠股份,進軍環保産業。
經過一番努力,胡進勝已經在浙江擁有了7座汙水處理廠。進入工廠的工業汙水經過處理,達到中水標准後,還可以將水賣給工廠使用,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從胡進勝1978年進入商業大潮中打拼至今,已經過去整整40年,當年意氣風發的華裔青年,而今已經闖出一片天地。回首過往,已是新加坡中國商會會長的胡進勝認爲,做人做事都要本分,講誠信,只有這樣,才能廣交朋友,得到商業夥伴的幫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更需要勤奮與努力,也要看准機會,懂得順時而爲、順勢而變。
胡進勝的奮鬥史,恰恰與中國40年改革開放曆程同期,他稱,中國的改革開放仍在繼續,他的個人征程也才到中程,未來,仍需奮力前行。(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衆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