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新聞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道,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將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什麽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1
什麽是“新加坡住房模式”
所謂“新加坡住房模式”,簡單來講,就是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少部分高收入人群通過市場方式來解決住房。
與其他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它源自新加坡的開國領袖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在李光耀看來,只有當國民真正擁有國家的一部分時,保衛家園和保衛國家的概念才能真正聯系起來。
爲了建設、分配和管理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簡稱建屋局、HDB)。新加坡所有的公共住房均由建屋局負責規劃興建,以優惠價格出售(少量租賃),讓居民分期付款購買。同時,政府會給符合條件者提供各種購房津貼。
圖爲新加坡著名的一處組屋 —— 達士嶺組屋 。
政府公共住房又稱“組屋”,一經購買,組屋的産權就屬于居民,年限99年。組屋的戶型以“四房式”“五房式”(相當于中國的“三居室”“四居室”,室內使用面積在90到120平方米之間)爲主,占比約75%左右。
當然,也有可供租賃的組屋(在其他國家被稱爲“廉租房”),只不過占比非常小,僅爲5%左右,而且戶型多以“一房”和“二房式”爲主。
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新加坡全國的常住居民,包括永久居民在內,82%以上的家庭都住在這種被稱爲“政府組屋”的公共住房中。新加坡也被認爲是世界上解決住房問題最好的國家之一。
2
爲什麽新加坡人更願意住組屋?
毫無疑問,組屋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相對優惠。
衆所周知,新加坡多年來穩居“全球房價最貴城市”排行榜前十行列,其商品房價格之貴,由此可見一斑。相比之下,組屋最大的特點是有政府津貼,房價相對商品房要廉價很多,只要收入穩定,並且購買與自己收入相當的戶型,購房不會成爲負擔。
陽光照亮新加坡梧槽坊色彩鮮豔的組屋區。圖源:新華網
此外,組屋周邊配套齊全,生活便利。新加坡的中小學,社區醫院,診療所和商業及社會服務網點,基本都圍繞組屋的區域布點。新加坡300多個公園,大部分都在居民區內或者附近。工業園區附近一般也都有配套的居民住宅區域。
3
組屋制度爲什麽能成功?
組屋制度的成功,得益于新加坡對住房市場強有力的政策幹預和規範引導。
第一,建屋發展局可強制征地。
新加坡組屋的建設用地一部分來自國家直接轉讓,另一部分從私人部門強制征收。在《土地征用法》的授權下,建屋發展局擁有強制征地權力,所以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設能以遠低于私人開發商購地價獲得土地,任何人不得隨意擡價,價格不受市場影響。而且,所有征地成本均由政府承擔,組屋一般都有99年地契。
組屋的建設和購買資金從哪裏來?新加坡通過頒布《中央公積金法》建立起中央公積金制度,同時成立中央公積金局。每一個有工作的居民在繳納組屋首付之後,分期付款的資金就來自公積金賬戶。市民公積金繳費率是月薪的20%,單位繳納17%,月繳費的工資上限是6000新元。這爲政府積累了大量住房建設資金,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
第二,避開中心,選取邊緣地帶。
新加坡人多地少,建屋發展局強調整體規劃,避開住房密集的中心城區。這樣做有利于居民疏散,而且拆遷量少、地價便宜。只有在市區人口減少到一定程度、新區住房充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集中的舊城改造。組屋區一般以高層住宅爲主,大多數是十幾層的板式住宅,少數是20多層。
在規劃之初,考慮到要讓居民就近就業,組屋區內預留10%至20%的土地用于工業配套設施,主要是無汙染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工業,如制衣、紡織和電子配件制造廠。不論住在哪裏,居民都不會感到生活不便。
這是新加坡女皇鎮一處組屋區。新華社發
第三,審查嚴格避免投機占有。
組屋制度是新加坡居民的一項福利政策,背後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和分配制度,從而避免“尋租”和“搭便車”行爲。
在新加坡,想要購買新組屋的申請人必須是年滿21歲的新加坡公民。申請人在本地或海外不得有其他房産,且在過去30個月內沒有處置過任何房産。此外,還要查看申請人的家庭構成狀況和收入上限。永久居民和擁有私房者只能購買二手組屋。
新購的組屋住滿5年後,可以在市場上出售或者轉租。不過,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房子,舊組屋必須退出來,防止有人投機占有。對于貸款,新加坡政府同樣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只有新加坡公民、低收入者和無額外物業者才可以取得貸款資格。
第四,組屋現行“先售後建”的預購制度減少組屋的空置率。申請人可以進行網上申請,然後抽簽。如果組屋預訂量達到70%以上,政府就通過招投標確定建築承包商進行建設。組屋完工後,抽簽通過的市民就可以直接領取鑰匙入住了。
4
組屋政策同樣面臨挑戰
由于新加坡公共住房解決得好,公共住房爲公共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實施平台,成爲“一子下活全盤棋”的典範。因此,很多國家都在向新加坡取經,學習其公共住房建設的經驗。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有三點:
第一、 如何加快公共住房的建設速度和周期。近幾年來,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漲價很厲害。最根本的原因是供不應求。如何盡快增加供給是面臨政府最大的問題。
第二、 如何進一步建造更人性化、更加高效和更多的公共配套設施。尤其是公共交通。新加坡已經建成了很多條地鐵,但是仍難以滿足需求。而且有些站點轉換不同線路,需要上下乘梯並步行十多二十分鍾,人性化和效率均有待提高。
第三、 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新加坡逐漸步入老齡社會,樂齡公寓、樂齡活動中心等的社會需求越來越旺。但是,有些居民對建設這種樂齡設施和住房出現“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一種排斥態度。因此,如何更好落實和利用好公共住房可以承載的社會責任,比如養老就是一個很重大的社會問題。
盡管有這些挑戰,不過和很多國家和大城市相比,總體來講,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可以學習借鑒的點很多。
參考資料:
1.《深圳提出要讓60%市民住進公共住房,原來是學這個國家……》,瞭望東方周刊,2020年9月1日
2.《新加坡組屋:讓國民“居者有其屋”》,解放日報,2017年8月6日
3.《新加坡公共住房成功經驗及其面臨的新挑戰》,新華網,2013年2月25日
4. 《詳解新加坡獨特的組屋制度》,中國網,2017年9月5日
5.《獨特的新加坡組屋制度》,當代世界,2020年7月10日
5.《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的國際比較預與啓示》,天津城建大學學報,2020年4月
來源:新華網思客綜合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
校對:馬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