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劉黎霞 廣州報道2月23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下稱《條例》)。該條例將于3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4個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首部省專項立法的地方性法規。
中新廣州知識城2010年奠基,2018年11月升級爲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陳永康表示,爲知識城立法源于三方面需要:一是落實國家戰略,二是中新廣州知識城改革經驗制度化,三是支持廣州發揮“引擎”帶動作用。
《條例》不僅突出了在省權限層面對知識城的支持,回應賦權賦能需求,還重點強調了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支持先行先試,寬容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條例》中一個富有本土特色的亮點是,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可依法複制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
強調管理權限下放與監管
該條例的立法工作從2021年2月啓動,省市區三級聯動,易稿40多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條例》與廣東改革試驗熱土——廣東自貿試驗區的條例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強調事權下放、賦權賦能。
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條例》分類賦予了中新廣州知識城有別于一般行政區的管理權限,對有關國家經濟建設管理權限、省級經濟建設管理權限、調整由廣州市實施的省級經濟建設管理權限以及調整由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的省級經濟建設管理權限等四方面的管理權限,交由中新知識城管委會行使。
賦權賦能不意味著放任不管,《條例》同時也強調了“監督”,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承接行使上述經濟、建設管理權限,應“定期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在具體事項方面,《條例》對26項涉及國家和省級的事權給予賦權賦能。這其中包括企業密切關注的知識産權申請、專利代理開放、金融業開放、研發申報、職稱評審以及用地供給和保障。
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介紹,賦權賦能一大利好是利于加快創新成果轉化速度。
比如,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支柱産業之一——生物醫藥産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條例》第36條規定“知識城管委會要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服務窗口做好保障”,這意味著企業創新藥品上市的時間大大縮減、極大地降低了研發成本。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産品和技術更新叠代比較快,對專利審批效率、時間周期要求比較高。目前,中新廣州知識城已經落戶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
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全國唯一國家級知識産權綜合改革“試驗田”。陳智勇認爲,賦權賦能、事權下放,還使得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條例》第13條規定,在知識城開通專利優先審查、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等知識産權申請綠色通道;《條例》第10條規定在知識城建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申報綠色通道;《條例》第15條規定,在知識城設立知識産權公證機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調解平台。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是中國和新加坡聯合創設的研發機構,目前在知識城孵化了30家企業。該研究院副院長顧海文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頒布的條例都是研究院和研究院孵化企業非常關注的,意義非常大。作爲知識密集型企業,來到中國,最關心的是就是知識産權是否能夠得到保護,維權訴訟成本對經營有多大影響,條例的頒發,使企業增強了信心,高科技企業把技術帶入中國,也會有更大的信心。”
百吉生物(Biosyngen)是首批入駐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新加坡科研企業。該企業生物醫藥首席科學家顧問兼科學委員會主席Jean-Paul Thi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特別關注到《條例》涉及知識産權內容以及各項配套措施,“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和決心。”
除了知識産權外,人才的支持也是知識密集型企業所重點關注。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紅浪表示,他更關注的是《條例》中人才政策的賦權賦能,他認爲《條例》中關于人才引進和支持方面不僅有管理制度的創新,還有實實在在的優惠和服務。
“在政府資助的重點創新項目中賦予創新領軍人才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這項規定擴大了科技領軍人才自主權,使首席科學家及其團隊能夠潛心從事科學研究,有利于探索頂尖高端人才的培育引進新模式。” 李紅浪說。
加快建立容錯免責機制
除了體制與事項的賦權賦能,《條例》還強調了區域聯動的賦權賦能,“支持知識城與自貿區聯動發展”是該條例中的亮點提法。
《條例》第6條提出,支持知識城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依法複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其他區域的改革試點措施,按照國家規定可以擴大試點範圍的,廣東省人民政府可以優先安排在知識城實施。
《條例》還提出,強化中新合作特色優勢,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在科技創新、産業發展、知識産權、人才培養、城市治理、營商環境等方面與新加坡開展合作,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
這有利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完善知識密集型産業服務,構建知識密集型産業體系。尤其是重點發展六大産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新材料新能源産業、科教服務與數字創意産業、智能制造與集成電路産業、其他知識密集型産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2021年廣州市黃埔區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魚珠片區納入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聯動發展區範疇”。
實際上,中新廣州知識城雖非自貿試驗區,但自貿試驗區的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産業合作、投資管理等領域的153項政策,已在此複制落地。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創新創造高地,獲批國家唯一的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集聚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等100多家機構。
受訪專家表示,給予改革試驗田制度創新,這是廣東持續改革開放的勇氣和嘗試。《條例》中關于建立容錯免責機制的提法,也與自貿試驗區條例的提法是非常相似。
《條例》規定,中新廣州知識城可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支持先行先試,寬容失敗。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先行先試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符合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決策程序合法,未牟取私利或者未惡意損害公共利益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免于追究相關責任。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陳永康表示,中新廣州知識城立法的首要任務是將政策依據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爲法律依據,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爲創新發展賦予更大的管理權限。
廣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廖榮輝在發布會上亦表示,下一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開展法規宣傳解讀,加強法規實施保障,適時對廣州市相關地方性法規進行修改完善,完善配套制度措施。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