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3月1日,《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4個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首部省專項立法的地方性法規,將爲知識城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強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知識城在“雙區”建設中發揮優勢和作用,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先行先試 爲知識城發展賦權賦能
中新廣州知識城于2010年奠基,2018年11月升級爲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020年8月,國務院批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將知識城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制定條例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需要、知識城改革經驗制度化的需要,也是支持廣州發揮“引擎”帶動作用的需要。《條例》對知識城建設發展的總體支持、科技創新與知識産權保護、知識密集型産業發展與人才支撐、對外開放與合作、服務與保障等方面作出規定,充分體現知識城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的戰略定位。
《條例》將政策依據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爲法律依據,支持知識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爲知識城創新發展賦予更大的管理權限。支持知識城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依法複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其他區域的改革試點措施,按照國家規定可以擴大試點範圍的,省人民政府可以優先安排在知識城實施。在知識産權申請綠色通道、專利代理領域對外開放、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新型研發機構綠色申報通道、職稱評審下放、用地供給和保障等26項涉及國家和省事權事項上,切實給予更大力度的權限支持。
強化創新 打造全球知識産權高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曆經11年發展,知識城一手握緊知識産權保護“金鑰匙”,一手攥緊科技創新“硬拳頭”,“一核兩心多園”發展藍圖全面鋪開,形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灣區半導體産業園等8大組團式空間布局。
《條例》明確知識城應當集聚科技創新要素,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條例》進一步提出,知識城應當推動知識産權創造與運用,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發展知識産權服務業,打造全球知識産權高地。知識城新型研發機構在政府項目承擔、職稱評審、人才引進、建設用地、投資融資等方面享受與國有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同等待遇;支持知識城引入新加坡及港澳知識産權服務機構,培育知識産權運營機構,規範發展知識産權交易中心,建設國際知識産權運營中心,培育具有公信力和市場認可度的知識産權評估機構,加速知識産權市場化運營。支持外國專利代理機構按照國家規定在知識城設立常駐代表機構開展業務;鼓勵知識産權産業化,促進知識産權服務業高端化與多元化發展;支持知識城與新加坡共同培養知識産權領域的國際化專業人才,提升知識産權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
目前,知識城已經集聚了一批知識産權保護機構,在此基礎上,《條例》規定,在知識城設立知識産權公證機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調解平台,充分發揮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作用,爲知識産權快速維權、協同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人才支撐 重點發展六大産業
知識城一直以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爲目標。《條例》的出台強化了中新合作特色優勢,推進知識城在科技創新、産業發展、知識産權、人才培養、城市治理、營商環境等方面與新加坡開展合作,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
《條例》提出,知識城應當優化産業空間布局,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完善知識密集型産業服務,構建知識密集型産業體系。重點發展六大産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新材料新能源産業、科教服務與數字創意産業、智能制造與集成電路産業、其他知識密集型産業。
知識密集型産業離不開人才支撐。《條例》進一步明確,知識城應當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目前,知識城已經創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零跑動”服務中心,獲批全市首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在良好環境帶動下,知識城集聚了由24位院士領銜的人才隊伍,培養碩博研究生3400多名、産教融合高端應用型人才1000多名。
在優化金融服務支持體系方面,《條例》充分體現了知識城在擴大金融開放中的“試驗田”作用。支持設立中新合資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加坡金融機構在知識城設立分支機構。在推進行政服務管理便利化方面,《條例》規定,在知識城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實行一站式受理、信用承諾制審批、限時辦結、跟蹤服務等制度。在知識城實行經營涉及的多項許可事項與營業執照一次申請、並聯審批、限時辦結。
數據來源:中新廣州知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