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印尼首都雅加達
本報駐印度、印度尼西亞特派特約記者 胡博峰 金軒遠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印度收緊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後,中國的風險投資者將其投資重心轉到印度尼西亞,2020年上半年對印尼的科技投資猛增55%。印尼和印度分別是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最大且最重要的經濟體,是中國企業重要的投資目的地。與印度政府目前對中資的態度不同,印尼政府歡迎中資企業並營造相對良好的投資環境,但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專家學者也提醒中企,要利用在印度市場積累的經驗教訓,帶著謹慎態度投資印尼,進入市場前要提前進行實地考察,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避免匆忙進行大規模收購。
“下次投資,一定會選對中國友好的國家”
今年4月,印度政府以“防止投機性收購”爲由,修訂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要求所有來自與其邊界接壤國家的投資都必須經過政府審批。印度匿名政府官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中國以外其他與印度有共享陸地邊界的國家基本不具備收購印度企業的能力,而且緬甸等鄰國雖名義上受此新規限制,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都得到“豁免條款”。受此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印度企業投資僅爲2.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約12.3億美元相比大幅下滑。
此外,中印邊境對峙造成雙邊關系緊張,以及由此在印度國內引發的嚴重反華情緒,也讓不少在印度的中國投資者感到不安。一名在印度從事制造業投資的中國業主決定結束其在印度的生意。他對記者說,“我在印度生活工作超過8年。在此期間,中印關系雖然時好時壞,甚至經曆過2017年洞朗對峙時的短暫低谷,但從未像現在一樣讓我感覺希望渺茫”。對他而言,結束或許意味著不舍,但用他的話來說,更是一種從提心吊膽狀態中的“解脫”。對于未來是否可能轉戰印尼或其他國家,他坦言“還沒有想好”。不過他說,“下一次投資的話,一定會選一個對中國友好的國家”。
印度風險投資人維微克在談到中資企業從印度離開的話題時說,“印度的營商環境其實正在不斷完善,莫迪政府還將繼續出台針對資本市場的鼓勵投資舉措”“此時離開印度可能並不明智,特別是對長期投資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半途而廢有些可惜”。但他也對離開印度的中資企業決策表示理解,認爲“中印邊境對峙總有解決的一天,關系也總有轉暖的一日,但誰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兩國關系的最後一個冬天”。
在他看來,印度和印尼的投資環境相差不多。例如,複雜而模糊的法律體系、繁瑣冗長的注冊手續、相對保守的引資政策,甚至在不少宗教和社會問題上,印尼與印度也有很高的相似性,但唯一不同的是印尼目前對待中國的態度比印度“稍好一些”,“但也請不要忘記曾在1998年發生的印尼排華暴動”。
中國專家:中企做了明智選擇
離開印度,中企將目光瞄准了剛同中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東南亞大國印尼。印尼人口大約爲2.7億,位居世界第四。麥肯錫咨詢公司一份研究報告稱,2030年印尼經濟規模將位居全球第七,超過發達經濟體如德國和英國。拉動印尼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由相對年輕的人口、大約9000萬人的新興消費群體以及城鎮化。
中國企業前往印尼投資已經涉及非常廣泛的行業類別。根據德勤咨詢公司的報告,中國企業對印尼投資金額排名前五分別是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中國中鐵(雅萬高鐵承建商)、中國華電香港公司、中國神華以及哈電集團等。而中國對印尼投資的前五大行業分別是基礎金屬業、發電站、住宅和工業園區、貿易以及運輸和倉儲等。
除了積極參與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體經濟,中國的通信設備和網絡公司如華爲、阿裏巴巴、京東等也已經投資印尼的網約車、電商以及當地的網絡支付系統等。此外,日本軟銀、新加坡淡馬錫以及美國微軟,也積極投資印尼的新興網絡公司。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河南師範大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席來旺曾在印尼常駐多年,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大的氛圍看,印尼投資環境要比印度好。印尼和中國沒有領土糾紛,雖然兩國在南海存在一些小分歧,但印尼政府對此還是能夠冷靜處理。印尼的中央官員對“一帶一路”是比較積極、熱心的,與我國開展經濟合作的願望也比印度大。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幹城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種種方面來看,中國的風險投資對印尼市場非常看好,同時對印度市場也非常失望。印度目前采取的措施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孤立的政策,這種自我孤立除了自己沒人能夠救他,“所以我覺得中國的風險投資做出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但在印尼投資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最讓企業擔憂的就是印尼是否會再度出現“排華事件”。席來旺表示,印尼肯定不會再輕易發生曆史上那樣大的排華事件,但在華人問題上還是比較敏感的。此外,從政局穩定的角度來說,印尼發生大規模劇烈動蕩以及政權更叠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周期性的中央和地方首長選舉很頻繁,其中也會涉及政治較量,背後暗流洶湧,有可能對社會安全形勢造成挑戰。
席來旺稱,印尼當地在軟硬件設施上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具體來說,中國國內在招商引資的時候,會把水電等配套設施都弄好,企業來了以後就可以直接生産,但印尼不是這樣,除了劃一塊地,什麽都沒有”。因此,席來旺建議,對于印尼政府承諾的東西,企業要提前進行實地考察。
趙幹城表示,相對而言,印尼的勞動力成本高于印度,但土地問題比印度要容易解決。從印度的經驗來看,中資企業進入印尼後,重要的是尋求可靠的合作夥伴。當前中國政府和印尼的合作集中在基礎設施方面,趙幹城建議中國企業尋找和“一帶一路”倡議關聯性比較強的行業,對投資較爲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