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傅林林
一直在尋求買家的重慶房企協信終于迎來了新的控股方。
4月16日,協信控股發布官方消息稱,4月15日,協信地産與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城市發展將正式成爲協信地産的第一大股東。
而根據新交所4月15日發布的公告,城市發展以43.9億元收購協信遠創51.01%股權,成爲協信遠創最大單一股東。此次交易完成後,協信遠創創始人兼董事長吳旭的持股比例將從60%降低至29%;而原有股東綠地控股的持股比例也將從40%降低至19.99%。
其實,2019年5月15日,新加坡城市發展就對外公告將以股權和貸款方式投資55億元收購協信遠創約24%股權。但是,上述交易並沒有在去年如期完成。
據官網資料顯示,城市發展擁有超過55年在房地産開發、投資及管理經驗,在世界各地建造超過43000間優質住宅,並在全球擁有410萬平方英尺潛在可開發的多元化土地儲備,其在倫敦的子公司千禧國敦酒店 (M&C),是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在全世界多個核心城市擁有超過145家酒店,而城市發展的母公司則是新加坡最大企業財團之一的新加坡豐隆集團,創始人爲郭芳楓。
對于此次收購,城市發展方面表示,“這是一項曆史性的轉型交易,交易預期在2020年完成。交易完成後,城市發展也將獲得選購權,可在2022年行使,以同樣的估值,再以7.7億元再購入9%的股權,把持股比例增加至60.01%,實現獨家掌控協信遠創。”
協信這家曾經渝派房企的領頭羊如今易主,或許也可以顯示出中小房企的艱難處境。
2011年協信開始走出大本營重慶,先後進軍成都、無錫市場,之後的幾年時間,協信先後進入上海、蘇州、無錫、成都、昆明、三亞、長沙等城市。
2015年協信開始轉型産業地産。轉年,協信便將總部搬到上海,其觸角逐漸伸向特色小鎮、不良資産重組、長租公寓等領域,在董事長吳旭的戰略中,“去房地産”將是協信未來的發展方向。
協信遠創作爲協信集團的地産平台,除了住宅開發外,還重金布局産業地産和商業地産,旗下擁有産業地産板塊啓迪協信科技城集團、協信商業地産集團和天驕愛生活物業三大業務板塊。
2019年年初,吳旭著手將旗下的啓迪協信與協信遠創合並,成立爲協信地産,而在新三板上市的天驕愛生活也在2018年退市。
未能登陸資本市場和規模偏低一直是擋在協信發展前面的兩座大山。
實際上,吳旭爲了尋求上市也下了一番功夫,從2012年開始,協信就踏上了上市之路,但由于各種原因,上市屢屢受挫。
2017年7月4日,獅頭股份第一大股東陳海昌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1.7%的權益全數轉讓給了協信遠創,從而將後者送上了大股東的席位,此後經過多輪增持,協信的持股比例達25.27%,協信董事長吳旭成爲了這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
不過由于經營不善,獅頭股份被戴上“*ST”。2018年,通過一系列的股權轉移,*ST獅頭的股東中已經不見了協信遠創的身影,大部分股權轉移到了吳旭控制下的上海遠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至今,協信通過借殼獅頭股份的希望已非常渺茫。
無法打通資本市場讓協信的規模遲遲上不去,2018年初,界面新聞曾專訪當時協信地産常務副總裁張澤林,他表示:“去地産化對財務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再熬一段時間,如果體量再大一點達到500億元,30%的持有型物業,會比較舒服,這個階段付出了發展速度不快的代價。”
可根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其銷售數據爲192億元,位列全國房企第104位。
另外,協信重點發力的産業地産和商業地産資金沉澱多,開發周期長使得協信近幾年的現金流壓力陡增。
一位前協信管理層向界面新聞表示:“協信的現金流一直很緊張,而且負債也很高,超過600億,老板想法太多變,2014年算是最好的時候了,銷售200多億,之後就沒有大的增長了。”
今年1月,協信集團旗下有機蔬菜品牌“多利農莊”還被曝出欠薪、欠貸事件,導致平台陷入癱瘓、員工無法正常工作。
3月9日,巨潮網公告稱因兌付資金未及時到賬,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信遠創”)旗下公司債“16協信03”、“16協信05”、“16協信06”和“16協信08”停牌1天。
根據債券半年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協信遠創實現營業收入38.15億元,同比增長9.55%;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77.44%。其中,房産銷售收入爲34.2億元,占營收89.6%。
截至2019年6月末,協信遠創總資産821.42億元,總負債649.28億元,淨資産172.14億元,資産負債率79.04%。
爲緩解流動性危機,協信近幾年也一直在出售資産。2018年,協信將持有的重慶大竹林項目大部分股權賣給了融創;2019年7月,協信湖州項目出售給廣東海倫堡。去年,協信一直在市場尋找投資方,陽光城等企業也曾浮現在大衆面前。
曾經的重慶本地名企協信走到如今易主的地步,確實讓人唏噓,往後能否在新股東帶領下扭轉不佳的業績,實現上市夙願,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