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代史上,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有著非常多的殖民地,那些國家分布在世界各地,新加坡便是其中之一。對殖民者的仇恨是來自于國仇家恨,不過對于100多年以前的新加坡人來講,新加坡並不算是他們的家園,也更談不上他們的國家,因此英國的殖民對他們來講是一種無所謂的感覺。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的南端,在十八到十九世紀的時候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一八一九年,英國人來到這裏跟柔佛蘇丹訂約,設立了貿易站。後來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亞地區以及北婆羅洲都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兵事網——英國殖民的百般蹂躏,印度不做反抗,而看到牛油塗子彈卻奮起反抗
而且因爲新加坡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于是那裏很快就發展成了英國位于遠東的轉口貿易中心以及在東南亞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受到英國人的經營管理,新加坡的人口增長十分迅速。
等到蘇伊士運河被開通之後,新加坡顯得更加重要了,不過好景不長的是,在二戰期間(即一九四二年)被日本占領,被改叫昭南島。在被日本占領的這段時間裏面,當地人受到了大規模的屠殺,這引來了新加坡上各個族群的奮力反抗。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後,英國恢複了殖民統治。到了一九五九年實現自治,成爲自治邦。盡管已經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新加坡也還是加到了英聯邦,同時新加坡跟英美等一些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都保持著一個緊密的聯系,關系可以說是十分親厚的。
殖民地的人會對殖民國持有強烈的恨意,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侵略的是自己的家園。新加坡則不一樣,原先居住在這裏的是馬來人,不過數量比較少。會是這樣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地小且資源也少,在過去是時候很少看見有什麽人煙,一直到英國人來到這裏之後。
有了英國的建設以後,新加坡逐漸發展起來了,有大量的馬來人、華人還有印度人湧入了這裏,成爲了新加坡居民的主體。不過因爲都是移民過去的,不是原本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所以也談不上什麽深厚的感情,沒有被侵略的感覺,歲英國殖民者也沒有什麽恨的感覺了。
新加坡被英國所殖民的時候,盡管當地人基本上都是華人,不過那裏各方面的制度、法律還有教育,受到英國的影響,大多數使用的都是英國的模式。就如李光耀等人,他們從小便是接受英式教育成長起來的華人。
而很多新加坡有頭有臉的人,盡管從外表上看屬于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不過在他們的骨子裏就是英國人,對英國有著十分強烈的認同感。
在新加坡獨立以後,國內也還是仿造西方模式進行建設,還把英語作爲通用語言以及正式語言,有著這樣文化的影響,新加坡人對西方也是更有親切感的。
當初英國是使用大煙還有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的,隨後進行掠奪,而跟這個相比,英國對于新加坡的殖民方式就十分溫和了。最開始的時候英國在新加坡成立的遠東的貿易中樞與軍事基地,便是把那裏當作自家的地盤經營。在英國人沒來之前,新加坡十分不起眼,而英國人來了以後,新加坡設立了中轉站還有港口碼頭,促進了新加坡的發展。所以對于那裏的人來講,英國人帶給他們的更多的還是發展跟優勢,並沒有因爲英國的殖民而變得蕭條荒蕪。
新加坡早期是馬來半島上的柔佛王國一部分,要是被英國殖民的時候當地居住的都是馬來人的話,就不會有多麽大的好感了。而新加坡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麽人,可以說就是一個荒島,被英國殖民之後,逐漸地人才變多了。對于這些因爲勞工才來的人來講,這裏屬于英國人的地盤,並不會有英國人是入侵者的感覺。
總之就是,因爲新加坡國家居住的很多都是近代之時的外來移民,還深受受到了英式文化制度的教育的影響,對英國是有認同感的,加入英聯邦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