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邵文
·該法案提出在5年內投資2800億美元,爲美國半導體生産提供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並爲芯片廠提供了約24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該法案還將爲科學研究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
·法案本質上的目的是,美國通過投資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在美國本土設廠。有美國媒體認爲,如果沒有更多的改革和仔細的監督,國會對半導體行業的“饋贈”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當地時間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出對美本土芯片産業提供巨額補貼,並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補貼的公司必須在美國本土制造芯片。這項法案是數十年來美國政府對産業政策的最重大幹預。
白宮當天發布聲明稱,該法案將在5年內投資2800億美元,爲美國半導體研發、制造以及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其中390億美元將用于半導體制造業的激勵措施,20億美元用于汽車和國防系統使用的傳統芯片,在美國建立芯片工廠的企業將獲得25%的減稅。此外,該法案還將爲科學研究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目標領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無線通信和精准農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案有不少內容將矛頭指向中國。對此,在8月9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該法案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例證。搞限制脫鈎只會損人害己。任何限制打壓都不會阻擋中國科技發展和産業發展的步伐。”
中國商務部此前回應稱,法案對美本土芯片産業提供巨額補貼,是典型的差異化産業扶持政策。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方對此高度關注。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有利于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進展和實施情況,必要時采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美國國內輿論對這項法案評價不一。有分析認爲,它對美國供應鏈産生實際影響將需要較長時間,不太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少議員反對稱,在美國民衆擔心經濟疲軟、通脹高漲之際,該法案預計會在未來十年讓美國的國家債務增加790億美元。
芯片法案有什麽內容?
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條款,具體而言,法案要求成立四只基金:
1.“美國芯片基金”共500億美元,其中390億美元用于鼓勵芯片生産,110億美元用于補貼芯片研發;
2.“美國芯片國防基金”共20億美元,補貼國家安全相關的關鍵芯片的生産,2022年至2026年由美國國防部分期派發;
3.“美國芯片國際科技安全和創新基金”共5億美元,用以支持建立安全可靠的半導體供應鏈;
4.“美國芯片勞動力和教育基金”共2億美元,用以培育半導體行業人才。
四只基金中,重頭戲是美國芯片基金,獨占近95%的份額,重中之重則是390億美元針對芯片生産的補貼,這筆錢將在今年撥付190億美元,未來四年再每年撥付50億美元。而用以支持研發的110億美元也將在2022財年總補貼額50億美元,未來四年分別爲20億、13億、11億和16億美元。
在法案發布當日,白宮發布簡報稱,在拜登上任的第一年,政府實施了一項産業戰略,以振興國內制造業、創造高薪美國就業機會、加強美國供應鏈並加速未來産業的發展。這些政策刺激了制造業的曆史性複蘇。“芯片法案”將在上述進展的基礎上進行曆史性投資,使美國工人、社區和企業能夠在21世紀的競賽中獲勝。
白宮稱,在“芯片法案”的推動下,僅在本周,美國半導體公司就宣布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進行近500億美元的額外投資。
在關于補貼資助對象資格的內容中,這一法案寫道,禁止接受《芯片與科學法案》資助的公司在其他特別關切國家擴建某些關鍵芯片制造。例外只適用于擴大現有工廠設施,而且只適用于“傳統半導體”。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兼主任Martijn Rasser評論稱,這些限制可能是對芯片制造商對外投資進行更嚴格審查的前奏。
推出芯片法案有何背景?
從智能手機、汽車到軍事裝備、醫療健康設備等,包括前沿技術量子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都離不開芯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2月支持歐盟建立數百億美元半導體基金的一份聲明中說,芯片是全球科技競賽的核心。
實際上,這次的芯片法案不是美國第一次有類似操作。
1987年,爲了因應來自日本的半導體競爭挑戰,美國政府與14家美國半導體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以名爲Sematech的計劃得到了五年內總計5億美元的公共補貼支持。
《芯片與科學法案》也並不是一項全新的法案,其前身是專門對美國半導體行業進行財政支持的芯片法案,曾叫《無盡前沿法案》,早在2021年6月初就由參議院投票通過,後來經過參衆兩院一年多的博弈與妥協才最終敲定。
《紐約時報》分析稱,美國兩黨政界人士長期以來一直盛贊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的經濟力量,同時強調政府幹預的危險性和低效率。共和黨人和一些民主黨人認爲,政府是商業贏家和輸家的糟糕仲裁者,它對私人市場的幹預充其量是一種浪費,而且往往具有破壞性。
彭博社則認爲,出台《芯片與科學法案》背後的一大擔憂是,美國在這一領域不再像以前那樣具有競爭力。“盡管美國在芯片設計方面仍然領先世界,但國內生産的半導體在全球的份額已經從1990年的37%下降到今天的12%。分析師估計,未來幾年美國將僅新建約6%的新産能。”
另一個擔憂是國家安全。彭博社分析稱,僅美國軍方每年就需要大約19億顆芯片用于武器、通信等。
除此之外,對芯片制造的激勵措施早已在全球泛濫。韓國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激勵措施,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鼓勵大約2600億美元的芯片投資。歐盟正在尋求超過4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半導體投資。日本將斥資約60億美元,在2030年前將國內芯片收入翻一番。新加坡在今年早些時候招攬到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在當地建設一家投資規模50億美元的芯片工廠。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缺少這種補貼的情況已促使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在今年6月表示,除非國會通過半導體補貼法案,否則該公司將推遲在俄亥俄州建造一座投資規模200億美元的新芯片制造廠的開工奠基儀式。3月,英特爾首席政府事務官Bruce Andrews在該公司網站上發布評論文章稱:“支持通過聯邦撥款資助來使競爭環境變得公平,令半導體投資具有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美光高級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Rob Beard則表示,如果沒有新的補貼,在美國而不是在亞洲建造工廠“成本要高 30% 到 50%……因爲其他國家已經在做‘芯片法案’所做的事情”。
先進制程與成熟制程
《芯片與科學法案》在多處強調先進制程。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並未言明先進制程和“傳統半導體”的定義,盡管目前市場普遍認爲28納米是先進制程和成熟制程的分界線。
但這份法案其實還提到,考慮到出口控制和技術進步的因素,要求美國商務部長與國防部長和國家情報總監磋商,根據行業意見定期重新考慮更新有關國家制造業禁令的技術門檻。這也意味著這份法案給芯片投資限制設置了一個較爲靈活的技術門檻。
根據科技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今年全球芯片制造商預計將在資本支出方面投入約1460億美元,相當于比2020年增加約三分之一,比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高50%。但Gartner估計,在這個預期的龐大資本支出中,用于目前面臨最大供貨壓力的成熟制程芯片的部分不到六分之一。
世界上多數主要芯片制造商避開對成熟制程芯片進行大量投資,主要是因爲先進制程芯片能帶來更高利潤並代表行業的未來。
根據咨詢機構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的數據,到2030年的10年內,對28納米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預計將增加兩倍多,達到281億美元。
僧多粥少,補貼怎麽分?
目前,全球多個産業的發展受制于“芯片荒”。有分析認爲,美國的“芯片法案”並不能完全緩解供應鏈問題導致的持續芯片短缺問題,新的生産線建立需要數年時間,生産和運營成本也將推高“美國造”芯片的價格。
芯片巨頭英特爾透露,通常來說建造一座新的晶圓廠,成本大概需要100億美元。有了該法案,企業能節省其中的30億美元。
該法案規定,芯片制造商允許在第一年的利潤中抵扣25%的成本,這一優惠相當于24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此外,美國政府將在5年內撥款390億美元用于支持新晶圓廠的建設,其中每個項目可得到30億美元的補貼。
英特爾表示,它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個晶圓廠,還將在俄亥俄州建造兩個晶圓廠,僅這一家公司就已經瞄准了120億美元的半導體補貼。
僧多粥少,各大半導體廠商早已對補貼展開角逐。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幾次發言也暗示補貼的必要性,“事實證明,美國工廠的成本比台積電預期的要‘貴’,芯片制造人才的短缺正在給公司帶來問題。”
台積電將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至少120億美元生産5納米制程的芯片,用于消費電子産品,目前這座工廠正在建設中,目標是明年年底完成,該項目也有望獲得美國芯片法案的補貼。
另一家芯片代工廠SkyWater Technology表示,將斥資18億美元建廠,但前提是獲得官方的支持。該工廠使用成熟技術生産芯片,滿足美國本土企業定制化的需求,這些小批量生産的芯片通常也不要求滿足低功耗標准。SkyWater的首席執行官稱,其生産成本三分之一來自于聯邦政府的支持,另外三分之一來自于州政府的支持。
三星也宣布將在得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美國商務部文件顯示,三星早在今年3月就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支持非美國公司,並權衡外國公司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彭博社指出,如果沒有更多的改革和仔細的監督,國會對半導體行業的饋贈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就目前而言,這種巨大的新揮霍(補貼)不太可能具有成本效益。其提出,首先美國根本沒有勞動力來維持這種新産能。美國大約40%的高技能半導體工人出生在國外。自1990年以來,相關研究生課程的外國出生學生人數幾乎增加了兩倍,但目前的移民政策使得留住這些人才變得極其困難,而美國的教育系統並沒有培養出足夠多具有適當技能的國內畢業生。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幾十年來美國芯片制造專業知識落後,讓美國很難獲得全球競爭力。這也大大削弱了芯片法案的效力。
還有一個挑戰是,如此多的資金對于已經充斥著創紀錄利潤的芯片行業來說將難以有效吸收。彭博社認爲,這種保護主義措施通常不起作用是有原因的,通過保護公司免受市場競爭的有益影響,它們會導致自滿情緒、抑制生産力和創新動力,很容易想象臃腫、浪費、依賴政府的芯片制造商在10年後要求更多補貼。
責任編輯:吳躍偉 圖片編輯:施佳慧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