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2021年8月27日,我們邀請南洋學會會長、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進行了一場名爲《淺談中新文化差異》的小型公益講座。講座內容十分精彩,許博士梳理了新加坡的曆史,分析了新加坡的地緣政治與種族課題,也讓我們更了解新加坡與中國的文化差異。
許振義博士
最近新加坡的疫情又開始讓人擔憂起來,確診病例人數翻倍,若病毒持續以這一速度傳播,每周的社區病例將倍增。
于是,很多人在網上留言說爲什麽還不封城,爲什麽還要嘗試開放國門?
關于這個問題,許振義博士在講座中這樣解釋道:“想要理解新加坡今時今日的防疫政策,必須了解新加坡的曆史和地理。”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許博士是如何解讀的。
古代新加坡
我們熟悉的新加坡曆史是從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登陸新加坡開始的,甚至很多新加坡人也未必十分熟悉在那之前的曆史。
其實新加坡的曆史從1299年就開始了。傳說,當巨港(即室利佛逝首都)王子山尼拉·烏他馬 (Sang Nila Utama) 某天外出狩獵時,看到一只從未見過的動物。他認爲這是一個吉兆,于是決定在這個發現動物的地方建一座城市,稱它爲 “獅城” 或 “新加坡拉” (Singapura),這個名字源于梵文中的 “simha”(獅子)和 “pura”(城)二字。
此後獅城經曆了三佛齊時期、新加坡王國時期、滿者伯夷時期、馬六甲時期和柔佛王朝時期。由于獅城位于馬來半島最南端,是海上航線的天然交彙點,因此很快就崛起成爲繁榮的海上貿易中心,中國帆船、阿拉伯三角帆、葡萄牙戰艦和布吉縱帆船等都途徑此地。
可能新加坡人自己並未察覺,其實在曆史的長河中,新加坡在相當長時間裏並非獨立存在,而是歸屬印尼群島或馬來半島上的政權統治。所以在馬來西亞、印尼等鄰國看來,新加坡始終像是“小弟”。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本區域的獨特地位主要萊佛士設立自由港之後的兩百年來才形成的,並非自古已然,亦非理所當然。正因爲這樣的曆史、地理的因素,新加坡才會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
李光耀曾經就說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我們只有蝦米般大小。所以,國際關系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國來說是絕對關鍵的。” 新加坡前總理新聞秘書和次長王景榮也說過:“所以,一旦有什麽差錯,我們就會被撇開或在地面上消失。”
新加坡爲什麽被稱作“小紅點”
平時我們都把新加坡叫做“小紅點”,但是這個說法是怎麽來的呢?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印尼的總統蘇哈托被迫下台,5月21日哈比比繼任總統。新加坡5月25日發去賀電。哈比比對此很不高興,他說:
“It’s OK with me. But there are 211 million people in Indonesia. All the green area is Indonesia, and that red dot is Singapore. Look at that.”
幾天之後,教育部長兼國防部第二部長張志賢代表代表新加坡政府給印尼送去救濟物資,當時哈比比對他做了80分鍾訓話,並站起來指著身後一大幅地圖說,“新加坡必須認清楚自己所處何地,要清楚自己的脆弱之處“,“地圖上這一整片綠色是印尼,包圍著的這個小小的紅點就是新加坡“。
Little red dot 的說法就這樣傳開來了,新加坡人不但不生氣,還坦然接受,從此“小紅點”成了新加坡的代名詞。後來更有新加坡人用這個“綽號”來強調島國如何突破局限,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The Little Red Dot
自萊佛士開埠以來,新加坡繁榮昌盛的基礎就是自由和開放,包括航運、航空、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因此不難理解新加坡爲什麽急切地要開展“與新冠共存“的第一步,要麽主動單方面對一些低風險國家開放,要麽跟其他一些國家互相設立“旅行走廊“,擴大免隔離國家清單,這是因爲新加坡沒有資源也沒有體量,很難競爭,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比人早行動一步,搶占先機。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我們要一步一步走,摸著石頭過河,平衡我們的生計和安全。開放過後,受感染的人數會增加,患嚴重疾病的人數可能也會增加。我們要有心理准備,死亡人數也許會增加。”
或許我們只能考慮眼下的境況,可是新加坡政府需要考慮的是疫情結束以後的新加坡,看到未來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
種族問題是基本課題
Little red dot不僅僅是新加坡危機意識的體現,這個說法也時刻提醒新加坡,對多元種族的新加坡來說,種族問題就是個基本課題。
正因種族課題構成的挑戰,新加坡當初才會從馬來西亞分離出來,成爲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是一個 “新加坡人的新加坡” ,就如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當天宣布道:“我們將在新加坡建立一個多種族國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位置,是平等的”。
所謂 “新加坡人的新加坡 “,是指新加坡不是華人的新加坡,不是馬來人的新加坡,不是印度人的新加坡,而是多元種族的新加坡人共同的新加坡。
*Major Muhammad Iskandar
今年的國慶節慶典,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位馬來族的F-15鷹式戰鬥機的飛行員Muhammad Iskandar少校頻頻亮相。
李顯龍總理也在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11月起,在公共醫療領域服務的穆斯林護士在工作時如果想戴頭巾,可以這麽做。總理還說:“我們正謹慎作出調整,以確保繼續維持種族和宗教和諧。”
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新加坡作爲一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的國家,人們需要努力維護族群間的和諧和共同享有的空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種族暴動
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發生了種族暴動。爲了紀念這一天,政府于1997年將7月21日定爲種族和諧日,提醒國人應不分種族和宗教,融洽地相處。
新加坡擁有獨特的多民族主義哲學,不要求任何族群放棄其豐富遺産與傳統,而選擇同化。相反的,希望維護、保護、頌揚新加坡文化的多樣性,接受和尊重他族文化。
在新加坡,共同價值觀的建構,集聚了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價值共識和核心精神。新加坡政府將永不動搖地致力于促進所有種族之間的和諧,並確保所有新加坡人在生活中享有充分平等的機會。
聽完許博士的解讀,你是否對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多了一些理解呢?
李光耀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