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文 | 楊亞飛
編輯 | 萬德乾
零售老板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1.閉店消息滿天飛,但它曾經有過怎樣的光輝曆史?2.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賽特緣何關閉?3.坐視“鄰居”秀水街崛起,黯然退出的賽特故事,有著哪些啓示?
又一老牌高端百貨或將退出曆史舞台。
近來,一則賽特購物中心即將關停的消息在網絡逐漸發酵。據多家媒體報道,這家北京老牌百貨商場,將在今年6月徹底關閉,進行轉型改造。日前,《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現場向賽特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確認了這一消息,但被問到改造方向及何時完成,對方稱並不知情。
關閉前的賽特,如今正忙著進行清倉處理。在門店現場,隨處可見“大清倉”條幅,不少商品被以低至2折的價格賤賣。
賽特入口處的打折宣傳條幅
不過場景稍顯狼狽,一層已經變成玉石鍾表、鞋服眼鏡展銷會,不少服務員靠大聲吆喝招徕顧客。化妝品品牌則已經撤櫃。聞訊趕來的人忙著掃貨,但商場內整體仍顯得十分冷清,大部分區域甚至無人問津。
賽特一層中心區,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淘金”。
作爲北京早期高端百貨標杆,賽特是老北京人心中一代消費符號,有如“購物博物館”一樣存在,曆史地位獨一無二。
賽特曆史上曾創下很多京城商界“之最”:最大室內屏幕、最先使用電腦聯網收銀系統、最大進口産品占比、最大開架售貨面積……可能也是90年代明星政要在北京逛的最多的商場。據稱在開業前三天,足足湧入超10萬人,火爆程度空前。
北京市民張小龍回憶稱,賽特過去是“有錢人才去買的”,商場裏滿是進口貨。裝修也很豪華,在別的地方都是樓梯的時候,賽特已經裝了電梯。“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那時候逛爲主,買是真買不起。”
回憶起小時候逛賽特,市民姜英傑也是覺得十足“高大上”,在那個年代屬于比較高大上的了,“阿姨們穿的好洋氣”。坊間更是流傳著一種說法,當時賽特女員工穿的絲襪都跟其他百貨商場不一樣,清一色日本進口。
27年過後,誰料賽特已徹底褪去昔日光環,從高端走到關閉地步。一名網名爲satine的網友感慨稱,小時候覺得賽特level超高,但前幾天再去逛時,心中難免淒涼,“整個商場已經明顯感到設備老舊、電梯強弱電系統經常出毛病,“門前冷落車馬稀”。
昵稱爲Hugo2012的網友最近趕去後則吐槽稱,高端商場的記憶已經蕩然無存,所謂清倉甩賣也更多是噱頭,“但凡國際一線品牌或者國內一線品牌概不參加清倉甩賣活動”,參加的很多都是山寨高端。
更多的人在聽聞賽特關閉消息後,都是唏噓中帶著驚訝。賽特今日的退出,也標志著一個時代徹底落幕。
– 1 –
賽特緣何關閉?
賽特屬于王府井集團旗下購物中心之一,曾是長安街地標性建築。一位接近賽特的人士則向《華夏時報》透露,賽特確實要正式關閉,一共有兩百多名下屬員工,不能辦理提前退休的員工將被分流至上級王府井集團的其他部門,其余廠商派駐的員工和臨時促銷員將直接解散。
造成今日的敗局,原因有多重方面。“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放在賽特身上,可能再形象不過。
內部來看,業態更新陳舊、定位模糊、遠離年輕消費群體、數字化改造滯後,是壓垮賽特的最後一根稻草。外部來說,隨著西單商圈、三裏屯太古裏、SKP等北京商業地産新星陸續崛起,商業地産座次重新洗牌,賽特昔日地理位置優越性,也蕩然無存。
種種原因致使,如今即便已經過去27年,你可能更多能從這個地方看到的,還是當年開業時所留下的影子。但它們早已不再是“時髦”和“高大上”的象征,更添一道陳舊的色彩。
商場內部動線呈“中”字行結構,共分爲七層。地面一層至三層,主要爲化妝品、鍾表珠寶、手機眼鏡、女裝、男鞋、箱包、內衣飾品等聚集地,四層爲男裝、飾品、戶外休閑等;五層則爲童裝、兒童用品、運動産品,地下一層爲超市、煙酒藥房,以及一家星巴克;負二層爲大小家電、家居用品、廚具等。
賽特二層一角,現場可見十分冷清
如果只是看整體規劃,問題還不是那麽明顯。但品牌規劃和全渠道體驗,則將賽特的問題徹底暴露出來,“亂糟糟”、“品牌雜而老舊“、“專櫃服務差”、“沒有WIFI”……諸如此類的負面評論,頻頻出現在網絡上。
賽特主打進口和高端商品,商品價格相對較高。但在負一層賽特超市裏,一位女消費者吐槽稱,一款標價89元的法國兒童牙膏,同款商品,在北京某老牌商場只賣49元。除價格虛高外,商品價簽也很陳舊,疑似久未更新,部分甚至已經缺失。
如果在過去,進口商品渠道本身比較單一,類似賽特這種線下業態,渠道優勢無可比擬,溢價自然在所難免。一位賽特人曾表示,過去說賽特價格離譜並不冤枉,但根本上還是市場供需不平衡導致。而現如今,線下、線上零售全渠道極大豐富,跨境直采等全球供應鏈建設成新風向,“買全球”早已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在今日,進口商品更多只是一個品類,不再是一塊金字招牌。
商場受衆較窄的問題也頗明顯。《零售老板內參》整體逛下來後看到,商場內的消費者幾乎均爲中老年群體,鮮有年輕人的身影。盡管配置有年輕人以及親子品牌及商品,但似乎並未見成效。
不過,賽特並不是完全沒有迎合當下市場需要。
負一層的賽特超市,推出了3公裏果蔬到到家服務,以及水産粗加工服務。但對于用慣了自助結賬、掃臉支付,以及美團外賣、餓了麽、京東到家等第三方渠道的人來說,在賽特購買果蔬,實際購買體驗,很難稱得上滿意,甚至讓人費解:無官方線上購買入口,需要添加賽特超市個人微信單獨轉賬下單。
賽特官方公衆號“微信小店”,也形同虛設,無一件商品;官方微商城亦是如此,優惠、美食、活動等欄目僅有品牌導航功能。微店空無一物,店鋪數據顯示,關注人數爲2548人,回頭率僅3%。
線上渠道建設顯然嚴重滯後。在同行們開始追求人、貨、場,以及前台、中後台全鏈路數字化的今天,賽特甚至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商品數字化——而這可能是數字化轉型功課裏的唯一一道送分題。
從賽特微信渠道使用情況來看,真正被線上化的功能,可能屈指可數。這些“半成品”,與其說是一個擺設,更像是給百貨業同行們敲響的警鍾。
– 2 –
一街之隔的秀水街:批發市場的殊途命運
賽特近些年顯然日子並不好過,不少聲音認爲,賽特地理位置不佳,加上周邊以商務人群爲主,遠離居民區,實際可輻射潛在用戶有限。這樣說確實不無道理,但也要區別來看,與之一街之隔、直線距離僅800米的批發市場——秀水街市場,卻有著殊途命運。
作爲可能是中國唯一世界知名市場,秀水街市場已經成爲外國遊客的“購物天堂”。與“登長城、逛故宮、吃烤鴨”一起,成爲四大首選打卡北京的方式。但不比賽特的高端定位,秀水街早期僅有幾家零零散散的商鋪,此後以絲綢貿易走紅,並逐漸擴充到服裝、工藝古玩、鞋包等全品類。
這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同一商圈內,秀水街以批發和平民低價起家,賽特則定位高端百貨,如今再度看來,兩家定位似乎已經做了個對調。
這一轉換背後,是兩大業態輻射能力的急劇變化——由于地理空間限制,商業地産業態屬性決定了其有效半徑。百貨商場的有效半徑可達10~20公裏,在過去基本可以說覆蓋整個主城區。而秀水街市場跟其他商業街一樣,早期有效半徑可能最多只有3公裏。
但如今看來,賽特有效半徑逐漸縮小,更多活在消費者的記憶中。而秀水街則的有效半徑,則越來越大。
我們不禁疑問,爲什麽看起來低端的如今活得很好,高端的活得很難受?
首先,秀水街的成功“出海”,跟其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這一背景得天獨厚。秀水街市場的客群,早期以使館及外交公寓的外國人爲主,是涉外購物群體的第一單一渠道。第二,所在地方是使館區核心區,針對周邊客群需求,秀水街“中國風”也是精准化剛需業態。
相比之下,賽特百貨的業態,顯然並沒有鞏固其應有的壟斷價值。反而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褪色。而與此同時,建築體功能性跌價也成了關閉的催化劑。百貨商場運營商一旦故步自封,不主動更新業態適應新環境,窟窿會越來越大,潛在龍頭品牌商只會用腳投票。
但百貨商場的檔次降低,不限于建築體自己,還會起到連鎖反應,拉低周邊商業地産價值。即便不關閉,最後可能會淪爲一個“隱形”批發市場。
– 3 –
中國百貨業爲什麽不行?
賽特的關閉並非個例。馬路對面同爲高端百貨的友誼商店,同樣客流稀少。近些年來,翠微百貨清河店、貴友大廈建外店、莊勝崇光百貨北館、百盛常營店等北京老牌百貨商場紛紛撤店,亞運村北辰購物中心也在去年初停止營業。百貨商場市場似乎風雨飄搖。
行業普遍發展受阻背後,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商業地産走到今天,早已過了百貨市場的“黃金時期”。進入商業地産十余年的RET睿意德董事索珊,曾將中國實體商業地産演變分爲四個階段:
1990~2000年,早期批發商時代,以雜貨店、供銷社等業態爲主,解決商品供給問題;
2000-2010年,零售商時代。即百貨時代;
2010-2015年,品牌商時代。核心是對于活力品牌的號召力。
2015年以後,人格化時代。人與人、人與商業地産聯系更加密切。
索珊有個頗爲耐人尋味的觀點,“商業是市場驅動下的資源匹配,但是當消費者的鑒賞力和購買力提升時,市場機制是不發生作用的。”
而隨著城市商業地産“多極”趨勢漸漸明顯,人對消費商品豐富度、新體驗感、以及配套服務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貨業態的局限性更多暴露出來。
但中國百貨業發展舉步維艱,並不代表全球百貨業現狀,更應從自身找原因。
在發達國家,尤其是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法國等歐洲一些高度發達的小國家,百貨業幾乎屬于代表當地零售業品質發展的典型業態。
作爲一站式綜合體驗消費購物業態,百貨是高度城市化的産物,作爲整個商品流通龍頭業態存在。
以新加坡爲例,標准百貨商場的配套是,百貨、餐飲、零售三合一,地面爲百貨零售品牌,地下爲美食餐飲小業態,以及個體戶、南北幹貨、精品超市等業態配套,並且改造工程不對業態本身做結構性改變,更注重品牌運營,從而保證商業地産、商家之間高效匹配。每一個百貨商場彼此分配在不同區域,各自做有效半徑服務。
高度城市化意味著城市規劃完善,商業地産規劃和分工高度明確,不會存在割裂甚至對立現象;其二,高度城市化,購物需求有高度固定的區域,無需跨越消費半徑解決消費需要;而中國城市規劃,階段性調整周期較長,不足以覆蓋全城。甚至城市之間的高度不平衡,也催生了跨城消費情況。
而回到賽特本身,更多是一個商務型配置,主要場景爲辦公、酒店,並不具備形成一個消費半徑的條件。而一旦翻新或者再開發投入有限,或定位模糊,商場發展將進入更大惡性循環。退出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賽特即將退出曆史舞台,下一個“賽特”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