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宣布正式啓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翌日參加了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面對面峰會。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了對華政策演講,系統宣示了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爲深入分析美國拜登政府模塊化反華聯盟的實質和影響,研判中美關系走勢,大連理工大學東北亞國際發展和合作研究中心聯袂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浙江大學曆史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于5月27日舉辦線上主題工作坊,來自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暨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北大學、遼甯大學、華僑大學和大連民族大學等全國各地近20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拜登政府對華模塊化聯盟戰略和當前中美關系”展開深入研討。
拜登政府模塊化反華聯盟的實質
美國戰略界認爲,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在許多方面比冷戰時期的美蘇戰略競爭更加複雜和困難。聯盟戰略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借以倍增力量、遏制挑戰者、約束盟友、控制夥伴、保持全球優勢地位的重要工具。自拜登上任以來,拜登政府不僅迅速修複了原有聯盟關系,而且不斷嘗試構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模塊化聯盟。
浙江大學曆史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柱教授指出,聯盟戰略在戰後美國對外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被美國政府視爲美國最大的財富和力量的源泉。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指導原則下,美國的聯盟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創傷,聯盟夥伴的離心力和自主性在升高。同時,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對華競爭面臨的是全新的格局,拜登政府試圖更新美國的聯盟戰略,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在難以再通過傳統的聯盟體系遏制中國的情況下,拜登政府以問題和領域爲導向,針對中國分別組織了地緣政治與安全、科技、經濟和意識形態四個聯盟模塊,新的聯盟體系呈現出多層次、複合型的特征。由于聯盟內部缺乏對共同威脅的統一認知,盟友之間在很多方面也缺乏共同的利益,再加上聯盟結構過于複雜,增加了聯盟操作的難度。不可否認,拜登政府的聯盟戰略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應該針對美國的不同聯盟提出不同的應對之策,最爲關鍵的是要以我爲主、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搞好周邊外交。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余南平教授指出,從美國戰略設計變化的角度看,當前拜登的外交團隊在戰略謀劃和執行力上並不示弱,采用聯盟模塊化策略取代了以往美國習慣的大多邊、集成化戰略。模塊化的結構性生態組合的整體架構和內核是由美國設計的,裏面的各類應用軟件只要符合美國的標准接口就可以進行靈活的組合;在模塊化設計中,美國並不要求所有國家都必須進行政治站隊,進而減少了盟友的“選邊困境”。而從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結構來講,這將是一個很有效的“塑造中國周圍環境”的做法,其將競爭前推至中國周邊市場,既可以強化美國與印太區域市場的聯系,又可以松綁區域國家與中國的緊密度。模塊化聯盟再組合,如果配合以適當的工具使用,邏輯上是可以形成一定的生態和系統性優勢。客觀地看,經濟博弈美國並非不擅長,對美國來講就是一個買方市場杠杆運用和經濟讓利的問題。未來,圍繞印太區域的經濟競爭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不可忽視圍繞産業鏈和供應鏈重塑的新競爭。
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楊成教授指出,美國組建模塊化聯盟,本質上不是展現了美國的一種進攻態勢,而是顯示出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防守階段,在俄歐沖突的情況之下可能力不從心。在中美戰略競爭進入持久戰的狀態之下,要充分認識其他國家在中美博弈中的關鍵作用和獨特角色,不能跟隨美國不斷加強和構建各種聯盟的議程設置,而是要積極爭取更多第三方力量的支持,特別是要增強與歐盟的關系,構建更加穩固的國際關系網絡。價值觀聯盟強化了其他模塊的聯盟,關于民主、人權等問題的價值判斷已經嵌入到相關技術和規範標准之中,要高度重視美國組建的價值觀聯盟在模塊化聯盟中的作用。要在保持原則堅定性的同時,堅持策略的靈活性,要保持鬥爭精神,更要注重鬥爭藝術,避免雙邊關系的惡化升級。
“印太經濟框架”的對華影響
爲推進對華遏制戰略,美國政府試圖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印太地區的經濟架構,在供應鏈體系、高精尖領域、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合作,控制數字經濟時代地區科技與貿易的主導權,從而有效遏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與會專家認爲,“印太經濟框架”就是美國對華開展經濟競爭的新工具。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梁亞斌教授指出,美國將中國重新定義爲戰略競爭對手意味著放棄了通過接觸來改變中國的主張,今後的對華政策將以管控和防範爲主。一方面通過管控盡力避免兩國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另一方面繼續推動兩國實質性脫鈎。俄烏沖突表明理性決策並不一定靠得住,中美之間不一定不會發生戰爭。美對華持續的脫鈎政策事實上在不斷增加兩國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美國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強化在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區的軍事部署和合作,以構建更加可信的軍事威懾。與過去經貿協議以更高層次的市場開放和更大規模的經濟援助爲吸引力不同,“印太經濟框架”以重建供給鏈和渲染意識形態對抗作爲撬動全球經貿格局的杠杆。一方面,致力于構建排擠中國的國際供給鏈,推動二戰後第四次産業大轉移,削弱中國通過國際貿易創造財富和實現技術進步的能力。另一方面,以意識形態爲由,在全球範圍內塑造與威權主義國家做生意不道德的社會認知,並將中國汙蔑爲所謂的“威權主義國家”,從而在世界範圍內爲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進行辯護,進而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脫鈎。兩方面來看,前者讓中國“流更多的血”,後者損害中國的“造血能力”。
遼甯大學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許悅雷指出,“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之後,拜登政府爲與亞洲國家建立新的經濟合作關系而進行的嘗試。美國之所以提出“印太經濟框架”,主要是因爲美國關注到中國已申請加入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從策略上看,美國正試圖以“東西線共進”的方式強化同盟及夥伴體系遏制中國。西線主要以美歐貿易與技術委員會爲牽引。東線以“印太經濟框架”爲引領。“印太經濟框架”聚焦于經濟規則,以供應鏈爲核心內容,或許代表了一種超越傳統貿易協議的新合作方式。“印太經濟框架”采用可供選擇的模塊式操作,美國與其它成員國之間會形成“訂單式”的經濟合作框架。這可能會以小模塊、小步驟的方式蠶食相關國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值得警惕。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亞國際發展和合作研究中心張育僑講師指出,近年來,美日兩國高科技政策協調進程加快,共同推動的“全政府”“全社會”對華科技競爭模式正日益細化,跨機構協調也將更加完善,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策略更趨成熟。2022年1月21日,拜登和岸田文雄同意確立經濟版“2+2”會談機制,以在供應鏈和技術開發方面加強合作,並在印太框架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達成共識,其中包括適當的規則制定和標准制定,以確保在某些高優先級技術領域(包括5G電信、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競爭環境,並以合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兼容性。美日還將與其他國家合作,爲技術轉讓(當其公司在海外投資或接受外國投資時)和數據交易制定共同規則,包括努力協調技術保護和外國直接投資審查程序。爲此,我國需要加快摸排技術研發、技術人員交流、先進産業等相關領域的風險,對日美兩國下階段對我國展開的新攻勢早做准備。
應對美國反華聯盟戰略圍堵的策略
美國組建模塊化反華聯盟的戰略擠壓和推進“印太經濟框架”的經濟圍堵,妄想通過構建排他性、對抗性的逆全球化“小圈子”達到戰略企圖,充分暴露了美國爲實現自身戰略利益的霸權心態。中國不僅要用外交智慧化解外交難題,還要以更宏闊的戰略思維應對戰略挑戰。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査道炯教授指出,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擴大對外開放,處理好中美歐經貿關系,繼續優化營商環境,避免自我封閉,推動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使國內的制度環境與國際接軌,構建和完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增強全方位夥伴關系,把積極維護和強化中歐關系,作爲應對中美戰略競爭的杠杆;要把優化我國科研體制機制作爲應對美國的科技封鎖的根本對策,積極實施人才戰略,不斷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要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抓住機會加強對話,增信釋疑,確保中美關系的良性互動;要拓展和深化第二軌道外交,爲學者對外交流提供各種便利,增強中美兩國學者的信任和理解。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亞國際發展和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倪建平教授指出,應該看到,拜登政府打造的反華聯盟體系面臨美國國內和國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不僅使美國反華聯盟戰略的發展充滿了變數,也爲中國應對美國反華聯盟戰略提供了縱橫捭阖的空間。首先,中國必須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更深入地融入區域國際經濟體系,通過制定高技術標准來推動構建周邊地區的“數字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次,應著力突破歐美國家的“數字威權主義”話語體系的圍堵,既要對西方價值觀話語中的偏見、歧視和種族中心主義進行犀利的揭示,也要建構兼容並包、求同存異、傳遞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的具體而微的敘事話語。最後,要抓緊從第三國引進或培養高科技人才,減緩美國聯盟體系對我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沖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中國項目主任李明江教授認爲,要深刻分析近年來美國跟歐盟關系迅速緩和、跨大西洋聯盟不斷強化的外部推動因素,高度警惕美國模塊化聯盟對中國帶來的可能影響,尤其是對中國生産鏈供應鏈的沖擊。爲了應對嚴峻的外部挑戰,中國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主動參與、推動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上海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副會長、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海曉律師認爲,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挑戰,我們應立足于中國發展實際,以做好自己的事情爲中心,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外商仍具有繼續在上海投資和經營的強烈意願,要及時總結疫情防控的經驗教訓,通過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特別是基層治理能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慶寺教授總結指出,拜登政府正在構建以美國爲中心的多層次、模塊化聯盟體系,不僅提出“印太經濟框架”來具體實施“小院高牆”圍堵策略,而且還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推行集團政治和陣營化對抗,全面加強對中國的“綜合威懾”。拜登政府通過操縱國際輿論的敘事策略,蓄意制造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等話語,將中國視爲“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並把對華戰略上升到大戰略的高度進行布局,這意味著中美戰略博弈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面對中美競爭態勢的新變化,爲應對美國的全面戰略競爭和綜合威懾,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做好戰略統籌,以超越中美關系的廣闊視野尋找更多“中間地帶”,把制度優勢和發展優勢轉化爲塑造和引領新型國際關系的外交優勢。
本次在線工作坊是大連理工大學東北亞國際發展和合作研究中心繼去年7月聯合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大連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三家高校發起成立國內首家“媒體外交研究聯盟”之後,積極探索構建國際問題跨區域協作交流機制的新嘗試。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在今後抗疫常態化環境下,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更加靈活多樣的研討方式,通過工作坊構建常態化跨地區學術合作交流機制,提高對國際熱點問題追蹤和研究的質量,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更多智慧和成果。(供稿:趙慶寺、倪建平)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