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問靠譜哥,新加坡賴以生存的行業有哪些?靠譜哥會跟朋友詳細地談金融業、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等行業。但,實際上,國內朋友最熟悉的新加坡行業,估計莫過于旅遊業。從小時候地理書上學的“花園城市”,讓大家心中升起的向往;再到“新馬泰”遊的旅遊線路,估計大家都被信息轟炸到提起新加坡,很可能就想到新馬泰遊。
新加坡也確實有旅遊優勢,飛行7小時以內的航程,可以覆蓋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也因此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爲亞洲最具競爭力的旅遊和航空樞紐。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爲1月20日至22日出席在新加坡君悅酒店舉辦的一場會議,導致幾個國家的至少四人染病,進而傳染了所在國家或旅遊地的其他人,引發會展旅遊業的 “雪崩” ,也連帶影響了口語翻譯等多個行業。
今天,靠譜哥請來曾資深顧問口譯員宋鵬(Bernard),來談談他受到的影響。
✦ Bernard,請問你最近的訂單會減少嗎?
是的。鼠年大年初一,取消訂單的通知,就像“雪片般飛過來”。新加坡往年2月假期都是熱熱鬧鬧,今年卻好像硬生生地翻轉成了“外來人迹罕至的寒冬”。
原本,第一季度往往都是各大跨國企業舉辦啓動大會(Kick-off)的季節,而且大中華區的員工代表,一般也是亞太區(或全球)啓動大會的大部隊。他們的缺席,加上疫情所帶來的恐慌,導致國際代表出席的會議紛紛取消或者延遲到下半年。
可以預測到的是,上半年會展旅遊口譯行業的寒冬到來,同時下半年(如果病毒疫情可以在2-3個月內得到有效的全球性控制)會迎來會展旅遊紮堆來的情況。
有人可能會說下半年應該不會擔心沒工作,但是每個公司的人力有限,每個人的時間精力也有限,一整年的工作,去掉取消的,將剩下延後的會展與本來應該下半年舉辦的會展疊加,那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所以上半年的時間,對于會展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都是最好的休養生息未雨綢缪的時刻,並不是蒙起頭來睡大覺的時候。
✦ 並不是每個上半年取消的活動,下半年都能辦吧?
其實上半年的工作一部分是取消的,一部分是延後到下半年的,一般確定會取消的是某些公司的內部會議,啓動大會,過了年初再舉辦就沒有意義了。而某些對時間沒有特別敏感的會議,則可以推後舉辦。目前我們收到延後的會議通知和取消的會議比例是差不多一半一半(不包括會議取消了到下半年可能會再繼續的)。我們下半年常年進行的會議應該不太會受到影響,所以我覺得,下半年“撞車”的工作會比較多,也會更加忙碌些。
✦ 既然很多會展取消了,那你這段時間都在忙什麽?
這段時間的國際會議確實大都取消或者延後了,但是商務活動還在進行,只不過某些會議改而通過網絡進行。大部分人的日常工作也都改成了遠程辦公+遠程會議的形式。所以口譯員在這段時間也會采取線上模式,參與多語言需求的線上會議及遠程會議等。其次,很多公司內部啓動大會無法現場舉辦,會以錄像配同傳的方式進行網播,畢竟是跨國大公司一年一次的重要聚會,有很多重要的消息和號召需要領導層親自,而且正式的傳達給員工,所以口譯員可以做錄播同傳配音、視頻聽譯字幕等工作,這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及工作量也會有所轉移。
實際上,整體會展行業(包括口譯行業在內), 如何利用電子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提升生産力、降低成本、更加環保(促進SDG的實現),既是未來一大趨勢,也將成爲客戶在選擇服務供應商時的一大考量。會議注冊無紙化,會議進行APP化這些已是老生常談,我認爲疫情對于世界會展業帶來的一個重大改變,也是一大貢獻,就是 (現場親身出席與線上虛擬參加)混合參會模式的普遍化。這種模式既不是之前的各國代表齊聚一堂,也不是上面提到的線上網播或研討會(Webcast or Webinar),而是大部分人在現場,少部分人在線上加入,實時參與會展。
隨著Streaming及雲計算科技的成熟,諸如Zoom、Webex上低本高效的線上會議已經達到實時參會的可能性,但目前混合參會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多數會展公司及開會場所並不具備這種混合會議的基建支持(或者費用非常昂貴)。目前我正著力開發與混合會議模式相輔相成的混合同傳(現場與線上結合)的解決方案,用于口譯行業中,讓本地會展業插翅添羽,成爲亞洲首個多語種混合會議的誕生地。
✦ 做這方面的開拓是不是跟您之前讀理工科有關?其實說起來,你爲什麽從一個理工男博士轉換跑道成爲同傳?當初怎麽好好的研究員、教授不當,來做口譯呢?
20年前,我剛入口譯行的時候,其實還只是個理工科大學生,因爲在學英語雙學位,加上在全國英語競賽及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得雙料一等獎的底子,才入行。當時的初衷只是爲了業余掙些零花錢,接觸社會。來到新加坡讀電腦工程的博士之後,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業余做過直銷行業,銷售工作,培訓行業。接觸社會的同時,也有了一些機會利用口譯服務中新兩國的一些商務人士。隨著視野的拓展,口譯同傳讓我接觸了更多的行業,快速的獲取各個行業的知識。
如果相對于傳統學科的學習,計算機科學是個日新月異的學科,選擇這個學科可能意味著要終生學習一刻不停,我想同傳口譯這個學科的學習可能是要乘以10,因爲涉及的學科更加廣泛。爲了做好工作,學習的速度也更加緊迫。不過正是這種特性讓我愛上了同傳,免費學習各行各業的精深技術知識,還能結交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相對于坐在電腦前日複一日的碼農生活或者深鑽某一領域的研究來說,可能同傳更適合我的性格和發展。
當然同傳做的好,收入還是遠遠高于科研教學工作的,這也是轉換跑道的另一個原因吧。十幾年前在本地開始做同傳時,這一行既沒有專業教育,也沒有幾個專業的同傳人才,但是隨著新加坡作爲國際會展中心的發展,越來越多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來往,口譯同傳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加,很自然的給我這個”非科班”出身的同傳譯員帶來了機會。時隔多年,現在的本地口譯員數量想對于市場的需求大部分時候已經可以滿足(飽和),新人要想入行就是特別的難了。
雖然對同傳職業來說,科班出身除了是個敲門磚之外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但市場的飽和的情況下,這塊敲門磚也不好用了。其實對于中國大陸市場來說,現在也面臨著同樣情況,雖然總被戲稱“金領”職業,但是出道還是要趁早才好。多年過去,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沒錯,但是科研的基礎其實沒有荒廢。讀博士的思維訓練和學習方法在口譯工作中也幫了我大忙,能夠讓我快速成爲行業內的佼佼者。同時對于口譯行業了解越深,就越要思考如果利用電腦科技來賦能人類譯員,把行業水平提升一個檔次,所以有一天背後的點可能都會連接成線。
✦ 這些年,您做過很多“活”,那有什麽有趣的事或者有挑戰的事嗎?
其實工作中挑戰很多,樂趣也很多。每天的工作高度緊張,也高度興奮。我剛入行時候,對于高強度的工作,身體和大腦都還沒有完全適應,經常連做幾天高強度的會議,就會有要”虛脫”的感覺,感覺要被掏空了,一次次對自己說做完這次不做下次了。但是慢慢的感覺越來越好,就一直做了十幾年同傳。究其根源,從同事們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同傳的緊張和興奮,常常導致一天下來下班了卻還是”話唠”狀態,也睡不著覺。這種大腦的高度興奮,時間長了就會上瘾。不過因爲不是藥物導致,對于大腦的鍛煉和身心發展都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些上了年紀的前輩,都普遍比同齡人要精力旺盛,思維清楚,口齒伶俐。
其實工作中挑戰很多,每次給本地的高端會議做同傳,我們都會提前要求客戶提供演講稿或者幻燈片。因爲讀稿的時候一般語速較快,且詞句比較書面化,信息密度高,對于口譯員同傳的壓力及難度都非常之大。大部分時候部長或總理的演講因爲embargo(限時延後發布)的原因,不會提前給出,翻譯員也可能只有到開會之前的幾分鍾才拿到。這幾分鍾的時間我們要快速的閱讀同時進行試譯,做好准備。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是完全拿不到講稿的,只有硬著頭皮上。但是一般部長政要的稿子都是秘書代筆,中規中矩,翻譯多了也都比較熟悉。
2017年的一次國家級會議上,主席的演講稿沒有提前給譯員,這位主席早年擔任記者,文采很好,用詞非常刁鑽,擅長冷嘲熱諷黑色幽默,到了台上拿出講稿,用飛一般的語速都出來。10多分鍾的演講搞到兩位譯員面面相觑,高度總結,還有很多黑色笑話真的無法現場翻譯出來。我們默默記下,下次一定提前要到講稿,好好准備。
到了2018年的同一大會,同一主席,提前一天在我們緊追不舍的情況下,由秘書發給了我們一個講稿。認真閱讀准備過後,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第二天一早,主席上台做開幕演講,拿出講稿一張嘴,我們就意識到他的稿子跟我們的完全不同,秘書的稿子根本沒用,早年當記者的他偏要自己重寫,結果曆史重演了一遍。
時間到了2019年,同一大會同一主席,我們再次叮囑客戶,要主席自己寫的稿子,不要秘書的稿子。于是提前一天晚上我們拿到了稿子,這次確實有很多刁鑽語句,但是裏面的很多列舉事實和數字,怎麽看都不像是主席的純政治評論。第二天一早,等到主席上台拿出自己的稿子,我們又“哭”了,那場景像極了電影《東成西就》裏梁朝偉扮演的歐陽峰。不過路還要繼續走,擦幹淚水,我們今年還要再戰一次。
給李連傑的口譯也是挺有挑戰的,因爲他本身能聽能說英語,只不過覺得有翻譯員可以避免聽錯,且能夠有時間思考,通過譯員的翻譯英語表達也更到位。正是因爲他自己會聽能聽,所以每次給他翻譯都是被他監聽的,有時會被”挑刺”,但自己也不明白。後來回去看了回放錄像,發現並沒有翻譯錯,只是中文的表達一開始有些歧義,造成英文的表達並不是他想要的吧。08-09年是李連傑在新加坡爲了壹基金奔走非常活躍的一年,也在那年與他結下緣分爲他翻譯了幾場不同的活動,每次他都點名要找回我去做他的貼身翻譯。
口譯同傳路上有苦有甜,客戶的贊賞和褒獎是對我們職業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一直前行的動力。十幾年來收獲了很多常年國家級會議的客戶,例如香格裏拉對話會,新加坡峰會,世界城市論壇,新加坡國際水周,淡馬錫生態繁榮大會等,所以這條路我們一定會堅持走下去,不負衆望。
宋鵬(Bernard),顧問譯員(組織多語言同傳隊伍直接服務客戶),並組建了工作室(Stamford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幫客戶將所有口譯需求一次性解決,提供高附加值口譯咨詢服務。
口譯從業十八載,擔任了本地一系列頂級國際會議及論壇的同傳,包括新加坡峰會、慧眼中國商務論壇、世界城市論壇、新加坡國際水周、淡馬錫生態繁榮大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