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香港新加坡三城聯動 掀起新經濟的“亞洲共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科技創新要素在世界範圍內加速流動,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愈加緊密。而在新基建之下,AI、5G等技術拉動全新的産業需求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新機遇中,新經濟如何發展?
28日,一場主題爲“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的全球科技創新論壇召開。該論壇以成都爲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爲分會場,三地同時連線舉行。論壇現場上演了三城聯動的“場景展”,三個會場爲三地新經濟企業打造了場景展,以展示新經濟項目,營造創新氛圍,進一步促進各地新經濟發展的深入交流。
共謀新經濟機遇,當天,更有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200余名科技翹楚、金融領袖共聚成都,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議題,帶來這場新經濟的“亞洲共振”,探索本地市場、本國市場、國際市場的相互依存和企業全球化戰略。
【場景營城】
三城聯動打造“場景展”
作爲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活動現場上演了三城聯動的“場景展”。具體而言,以成都爲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爲分會場,三個會場爲三地新經濟企業打造了場景展,以展示新經濟項目,營造創新氛圍。以三地討論配合場景展示的方式,“場景展”進一步促進各地新經濟發展的深入交流。
如今,場景正在重塑城市社會空間形態,並從産業功能區和社區向一個個場景單元轉變。作爲本次論壇的“主場”,成都已在兩年前率先拉起“場景營城”的探索之路。
今年3月,成都對外宣布,將在今年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産品,期望通過打造新場景構築城市發展的新機會。據了解,目前成都已舉辦6場“雙千”發布會,發布了600個新場景和600個新産品,其中前5場釋放投資需求超過3500億元。
機遇之下,成都新經濟的發展方向是什麽?成都市新經濟委副主任李佳林認爲成都新經濟發展存在幾個思維的轉変,第一個是從“政府配餐”向“企業點菜”思維的轉変,第二是從“給優惠”向“給機會”思維的轉變。“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推動新經濟、新場景、新産品的發布會,目前已經舉辦了6場,接下來還有4場。”他介紹,下一步,將通過持續深化“場景”的理念,進一步落實場景9條,包括創新應用實驗室和未來場景實驗室,創新産品服務的交易平台等。
聚焦中國香港,2018年港交所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後,生物醫藥類公司等創新企業反應熱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多,港股融資額有一半是新經濟公司貢獻的,這也意味著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已占半壁江山。
而新加坡,當下也更加關注將資源投資在新經濟領域,如資訊通信、金融、生物醫藥以及精密工程等。
【現場點擊】
“成都造”新經濟産品“組團”亮相
“全球工業革命風起雲湧,科技革命風雷激蕩,而數字經濟正形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當天,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演講中指出,當下討論科技創新恰逢其時,選擇的城市也十分契合。
自2017年起,成都就率先將“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戰略。無論是在城市層面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展現的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創新,還是首推“城市機會清單”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成都都在不斷將新經濟發展推向縱深。
截至今年8月底,成都全市新經濟企業注冊數達到了42.67萬戶,注冊資金達到了4.39萬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1.5%和18.5%。
活動現場,在智能科技、大數據、無人駕駛等熱門領域和熱門場景,一批“成都造”新經濟産品“組團”亮相,直觀感受成都的科創硬實力。
活動現場,一款可升降、可語音對話交互和物品識別抓取的機器人引起大家的注意。墨提斯智能機器人是一款面向服務型應用的機器人平台,主體結構包括大負載全向移動底盤、可升降的動力脊柱、高精度機械臂和寬視角的立體相機系統,功能上可完成動態目標跟隨、語音對話交互和物品識別抓取等任務。據成都熵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機器人在機械結構和電氣組成上保持高度模塊化,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擴展和定制,打造符合用戶需求的各種機型。
今年6月,“易華錄成都數據湖項目”正式“開湖”營業,標志著四川首個城市數據湖項目投入運行。“我們建設目的在于通過大力壓降數據存儲成本,助力全社會數據長期保存,成都數據湖致力于成爲立足金牛服務成都、輻射西南的大數據彙聚存儲、應用開發、創新創業及産業孵化的區域性示範基地。”成都金易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大咖聲音】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
長三角與成渝兩個經濟圈應有更大發展作爲
“全球工業革命風起雲湧,科技革命風雷激蕩,而數字經濟正形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周漢民說,“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在他看來,上海有國家的第一個新區浦東新區,成都則有天府新區。作爲國家的第11個新區,天府新區獲批6年,如今已成爲成都乃至四川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新區的發展是一方面,在周漢民看來,成都和上海所在的兩個“經濟圈”能量巨大,更應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有更大的作爲。在他看來,這兩大重要的區域,對標和對表集中表現在三個“新”:産業要新、制度要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融合方式更要新。
“說到‘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那無疑就是成都。”周漢民的眼中,成都之所以能夠讓人們流連忘返,許多人希望能夠在此長期生活工作,正是由于其具備特質。“成都的特質就是,不僅僅有山水風光,更有人文關懷。整座城市都透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外交部原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李肇星:
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是全球各民族、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外交部原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李肇星在大會歡迎致辭時說。
李肇星表示,自17世紀以來,全球在科技創新方面發生了多次革命性的進步,使我們擁有了新的科技成果,很好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的舉行,也是這個曆史進步過程中的重要一站。”
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並購部中國主管合夥人、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夥人及“一帶一路”業務主管合夥人黃耀和:
實現區域互補將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成都廣闊的市場催生了大量的産品應用場景。”黃耀和認爲,同時,成都本身的産業結構非常優良,除了汽車行業、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制藥、電子信息化五大産業結構外,還在發展AI、5G、大數據等新經濟領域裏的重點數字經濟産業,驅動整條産業鏈的發展。
在黃耀和看來,中國香港、新加坡都是國際社會的走廊,強大的洞察力可以爲成都提供全球的動向,而成都作爲內陸開放門戶,擁有多種支柱性産業,也能夠爲兩地提供市場和資源。“實現區域互補將爲未來亞洲整體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蒲嬌 成都日報記者 宋妍妍 曹凘源)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