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大中華地區“獨角獸”企業總數爲151家,其中,第一季度新增33家,幾乎每3天一家新生“獨角獸”。
榜單中,來自珠三角的“獨角獸”有19家,上榜城市依然是廣州、深圳、東莞與珠海。其中,估值最高的企業爲騰訊音樂,總部位于深圳。
“獨角獸”,已成爲經濟新勢力。
從國家到城市,兩場圍繞“獨角獸”展開的新經濟爭奪賽,正在展開。
全球,資本市場紛紛進行機制改革,吸引“獨角獸”上市。
全國,各大城市抛出政策利好,培育“獨角獸”成長。
資本疊加政策,新經濟分化的窗口期即將來臨,珠三角的城市們,做好准備了嗎?
全球比拼:資本競逐新經濟
上月底,我國金融市場迎來“曆史性變革”。
3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提出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
這一變革,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2017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展開了對新經濟激烈競奪。
去年12月,港交所擬決定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創新型企業赴港上市,這一細則于今年3月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是港交所一次重大的機制變革。當年,正是因爲沒有這項規定,港交所“錯失”阿裏巴巴。
隨後,新加披迅速跟進。1月,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將允許采用“兩級投票制股份結構”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預計將在7月迎來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消息稱,這家企業來自中國香港。
2月,美國紐交所爲“獨角獸”量身定制的“直接上市”方案獲得美國證監會批准,通過“直接上市”,“獨角獸”企業無需花費巨額承銷費用,而早期的投資人、創業者、員工們也能迅速將股票變現。4月,瑞典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借用這一規則,在沒有發行新股、只登記股票的情況下,在紐交所實現了直接上市流通。
這些舉措,被視爲是各大資本市場展開的,針對新經濟、“獨角獸”的激烈競爭。顯然,各國都知道,獨角獸,即是新經濟的未來。
3月底,我國正式加入這一競逐。業內稱,我國正呼喚“獨角獸”回歸。
當前,中國和美國已經並肩成爲全球獨角獸企業最重要的發源地。美國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獨角獸企業中,美國占比50%,中國占比27%,而緊隨其後的印度和英國,各自僅占比4%。
資本市場的較量,背後是國家戰略的意志體現。
全國競賽:城市“圍獵”“獨角獸”
另一場關于“獨角獸”的爭奪戰,正在中國的城市間開展。相比起此前熱鬧喧囂的“人才爭奪戰”,這場“獨角獸圍獵”行動,表面上安靜許多,實則力量澎湃。
僅4月,就有成都與杭州兩個城市,先後正式開展“獨角獸”培育計劃。
4月9日,成都成立了全國首家新經濟企業俱樂部,“劍指”“獨角獸”企業。這是繼去年9月,成都成立新經濟發展研究院之後,針對新經濟培育工作開展的又一重大行動。
該俱樂部計劃到2020年,培育出7家“獨角獸”,以及60家以上的潛在“獨角獸”。
目前,該俱樂部已吸引了包括普華永道、德勤、仲量聯行等在內的6家專業服務機構,以及成都市極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潮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近40家新經濟企業加入。
4月12日,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杭州市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實施意見(2018-2020)》(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計劃正式啓動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
而杭州,其實是個不缺“獨角獸”的城市。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杭州有13家獨角獸,數量僅次于北京與上海,但就估值來看,杭州反超上海,位列全國第二。其中,估值4000億美元,在各大獨角獸企業榜單中都排名第一的螞蟻金服,總部就位于杭州。
但杭州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
《意見》顯示,杭州將加快建立獨角獸企業分類分層培育扶持體系,到2020年,力爭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20家以上,准獨角獸企業(估值1億美金以上)150家,納入獨角獸培育庫企業(估值3億元人民幣)不少于300家。
而在成都與杭州之前,廣州與珠海均已開展“獨角獸”培育計劃。
今年,廣州市科創委計劃將篩選出一批高精尖技術領域科技型企業,提供專人跟蹤服務,爭取年內使能夠引領和支撐産業發展的創新龍頭企業數量達到200家,並在其中催生一批“有的說、值得看、長得大”的“獨角獸”企業。
3月,珠海首提打造“獨角獸之都”,珠海市政府與北京鑫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重點建設全球前沿産業“獨角獸”超級總部基地,形成珠海“獨角獸”企業的集群式發展。
此外,南京、天津、重慶等“二線城市”也都計劃重點培育“獨角獸”。其中,南京在今年1號文件及其45個配套細則中,提出要對“獨角獸”實施“一企一策”的重點幫扶。
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獨角獸”“圍獵戰”。新經濟培育,進入百舸爭流的時代。
資本疊加政策,珠三角准備好了嗎?
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正式加入新經濟的全球競奪,城市間的這場“獨角獸”“圍獵戰”,將加速分化。
因爲,要想成爲《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的試點,創新企業需要跨越相當高的“門檻”。
根據《若幹意見》,試點企業不僅要處于“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還必須“達到相當規模”。
其中,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注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相比于10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門檻,此次《若幹意見》將可納入試點支持的,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進入門檻,定在了超30億美元(200億元人民幣)的位置。
很明顯,這是一次“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的機制變革:越優秀的新興企業、規模越大的新興企業,將更容易獲得“資本加持”,繼而進入更快的加速跑道。
“頭部化”時代即將到來。
近日,胡潤研究院公布《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數據顯示,大中華區第一季度新增了33家“獨角獸”企業,幾乎每3天就誕生一家新的“獨角獸”。而珠三角入圍的城市仍然只有廣州、深圳、珠海與東莞。
在資本的加持下,新舊産業、新舊動能的分化速度將加快,城市培育新經濟的“窗口期”或將縮短。
如何抓住愈發短暫的機遇,是珠三角所有城市都需要回答的命題。
【撰文】袁紀琦 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