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後,日本似乎又要在推動地區經貿合作上有所斬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與東盟3月將簽新的經濟合作夥伴協議(EPA),東盟建設與教育等領域將對外資開放,並新增投資人與國家的紛爭解決條款(ISDS)。
而就在2月1日,日歐EPA剛剛生效,日本力推的CPTPP也已于2018年底生效。
日本在自由貿易領域接連發力,值得中國關注。
欲主導未來國際經貿規則制定
根據日本外務省披露,截至目前,日本已經簽署了18項EPA協議。加之正在談判的其他貿易協定,日本的自貿戰略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背後凸顯了日本的三大考量。
一方面,這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貿易、投資立國是日本基本國策。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再興戰略”中明確提出5年內把自貿區覆蓋率,即自貿協定覆蓋的貿易額占總貿易額比率從2013年的19%提高到70%。現在來看,規定時間內目標雖未達成,但確實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成果。另外,安倍上台後推出以量化寬松、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爲中心的“安倍經濟學”,至今前兩項政策效用已經慢慢見底,結構改革卻進展遲緩,安倍希借助高質量的自由開放倒逼日本國內改革。
另一方面,東盟日益重要的經濟地位促使日本加強與東盟合作。近年來,日本將經濟發展重點放在東南亞市場的姿態越顯突出。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數據,2017年駐東盟的日本員工人數較2012年增長了32%達8.3萬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日本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增至2012年的2倍,達220億美元。另外東盟突出的戰略地理位置,也使得日本一直視之爲最重要的海上經濟通道。最近幾年,日本對很多國家的經濟援助逐年減少,但對東南亞國家的援助卻在增加,占日本對外援助的一半以上。
此外,日本欲主導自貿規則和地區經濟秩序。在經濟總量被中國超越背景下,日本希望借助高標准協定增強話語權,並將其作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等亞太地區的自貿談判“範本”,主導未來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未來對中國、美國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多主動權。根據外媒報道,此次日本-東盟EPA協定中新增了ISDS條款等內容,有向CPTPP規則靠攏的傾向,日本希望通過將類似條款規範擴展到更多貿易協定中,使之成爲國際通用,從而奠定自身自由貿易旗手和規則制定者的地位。同時,東盟在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經濟地位十分重要,是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中心力量,日本與東盟制定好協定有利于其更好在地區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對中國-東盟貿易額影響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日本力推與東盟EPA體現了日本的戰略意圖,但對中國-東盟貿易額影響有限。
去年,中國與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完成國內程序,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也得到全面提升。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日本于2008年正式啓動與東盟EPA以來,由于日本國內經濟萎靡不振,其對東盟的貿易增長緩慢且相對比重下降,貿易規模效應不如中國。此次日本-東盟EPA簽訂主要涉及雙方投資和服務領域,對貨物貿易影響有限。
不過,盡管對貿易額影響不大,但日本的這一舉動將給中國帶來一定的規則壓力。
此次日本-東盟EPA協定中的投資和服務領域規定在滿足東盟需求基礎上一定程度體現了日本的自貿談判訴求,即盡可能達成高質量高水平的自貿協定,向CPTPP規則靠攏,加之CPTPP已經生效並開始擴容程序,在今後的貿易談判規則制定上,將給中國帶來一定壓力。
如日本-東盟EPA生效和CPTPP擴容後,其倡導和實施的貿易規則會在更大範圍內得以實施,協定原始成員國將獲得規則主動權,新加入成員國須在已制定好的規則框架下行事,非成員國則被排斥在外。另外CPTPP協定最終版本完整保留了“電子商務”、“政府采購”以及“國有企業”等原《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核心章節部分,這是“國企條款”首次被納入國際貿易協議,或對今後其他貿易協定産生示範效應。
此外,從貿易和投資的規模效應來看,日本不及中國,但從貿易和投資結構來看,中國貿易和投資的産業層次較低,集約化程度落後,與日本尚有一定差距。此次日本-東盟EPA如果生效,將有助于日本企業更大規模進軍東盟,屆時中日企業或在東盟地區産生競爭和碰撞,此過程或有助于中國國內企業認識不足,産生動力,利于中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步伐。
在日本推動與東盟EPA事件中,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中日在東盟合作的必要,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日已經達成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識,東盟地區正是兩國合作的重要選擇之一。(文/顔澤洋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北亞所)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日本擬與東盟簽互換貨幣協定 抗衡人民幣國際化
參考消息網5月1日報道日媒稱,日本財務省計劃與東盟各國簽訂發生金融危機時互換貨幣的雙邊協定。如果發生危機,金融市場籌集日元將變得更加容易,有助于維持亞洲各國的金融系統和貨幣穩定。
《日本經濟新聞》4月28日報道,日本首先將與印度尼西亞展開談判。此舉的另一目的是通過擴大日元的利用範圍,與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相抗衡。繼基礎設施建設之後,中日之間在金融合作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配合5月4日開始在橫濱市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年會,日本與東盟將時隔4年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日本財務省將在會上根據對方國家的要求提出供應日元的貨幣協定方案。
截至2016年下半年度,日本企業在面向亞洲的出口交易中使用日元的比例爲46%,與美元的48%基本爲同一水平,存在感不斷升高。難以接受彙率變動風險的中小企業在交易中用日元結算的比例更高。
中國正在推進利用人民幣的雙邊協定,日本此舉也有與中國抗衡的意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在各國保有的外彙儲備中,日元的占比爲4.21%,高于人民幣的1.07%。不過,中國從2010年前後開始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亞洲國家積極簽訂貨幣協定。新加坡和菲律賓2016年確定了將人民幣納入外彙儲備的方針。人民幣的存在感正在全球範圍內逼近日元。
(2017-05-01 1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