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並得到日方“加入”的承諾後,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正式啓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
在對外公布的成員名單總共有13個國家,除美國外,日韓澳新也在列,東盟僅3國沒有加入,分別是柬埔寨、老撾和緬甸。
要說這個陣容還是挺強大的,拜登似乎也完美地給亞洲盟友“上了一課”。
不過,“印太經濟框架”本身還未公布具體的方案,只設定了“四大類別”,美國的盟友們也都看在眼裏,一個“先天不足”的協議,想必到時候其實際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而頭腦一向清醒的東盟國家自然也不會輕易“入坑”,其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表態最爲典型。
近日,李顯龍在接受媒體時指出,機會和市場都在中國,各國不能不和中國做生意,並且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李顯龍的話可謂十分直白了,沒有拐彎抹角,也沒有特別顧及美國的情緒。
此前,李顯龍便表示新加坡打算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但也支持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其言語間的“平衡術”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只是新加坡,對于東盟國家來說,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而不是參與美對中國進行“圍堵”更加符合東盟自身的利益。
有相關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中國與東盟貿易出現逆勢增長。2021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額達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目前,東盟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資料圖
因此,美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試圖把東盟作爲圍堵中國的突破口,最後很大可能將事與願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早已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而隨著RCEP的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
想讓東盟與中國“脫鈎”,投向美國的懷抱,美國恐怕不單單是靠“畫大餅”這麽簡單了,“脫鈎”帶來的經濟損失誰來兜底?期待美國根本不現實,還是說遠離中國掉轉頭和美國做生意?東盟恐怕自己都要撇撇嘴。
盡管東盟方面備受美國的施壓,但是,東盟並不希望成爲大國手中的工具,並且有維護其中心地位,推動地區合作的考慮。
同東盟一樣精明的還有韓國。
近日,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崔泳杉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部分人士著眼于中國對“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關切提出種種意見,韓方並不認同該框架旨在牽制中國的觀點。
誠然,韓國不管是和中國還是美國都有著一些合作,並且這些合作都至關重要,一時之間,如果非要選一個,韓國還挑不出來應該站哪個國家,也因此,搖擺不定勢必是韓國的必然選擇。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前些日子,美國總統拜登跳過日本直接奔赴韓國,見到了走馬上任才半月不到的韓國新總統尹錫悅。
但是,拜登似乎多少有些失望,這位在競選之初還熱炒中國議題的新總統,如今卻給自己玩兒起了“兩面派”。
早些時候,尹錫悅言辭鑿鑿的稱韓國有意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但尴尬的是,拜登前腳剛離開韓國,尹錫悅政府就在後腳宣布:“印太經濟框架”“不排斥中國”,中韓正就自貿協定的後續談判進行協調溝通。韓國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將不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相沖突。
拜登的心可能涼了半截,自己苦心經營的這套“印太經濟框架”能順利建立起來嗎?想必大家心裏都有了答案。
小心駛得萬年船,中國也不能忽視“印太經濟框架”帶來的挑戰。面對沖擊,中國唯有進一步深化國內改革,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才能有效應對日益激烈的大國經濟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