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浪潮中,北京市出台了《關于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充分彰顯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廣泛凝聚精神力量,加快推動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爲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貢獻力量。在這一過程中,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的華聲天橋文化城秉持“大文化新國潮”的理念,精准定位,走出了特色的發展之路。
展現首都特色 弘揚老北京文化
通惠河畔古色古香的建築鱗次栉比,徜徉其間恍若“穿越”到明清江南水鄉。華燈初上,璀璨霓虹倒映水面,折射出現代都市的繁華,高碑店華聲天橋文化城正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帶上的一顆“文化明珠”,文化城在朝陽區委區政府、高碑店鄉黨委政府、村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由朝陽區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常委、著名畫家王樹聲投資興建。高碑店華聲天橋劇場座位530余個,是一個多功能的絕佳表演場地。表演項目包括空中飛人、飛車走壁、尖端雜技、中幡、摔跤、老北京絕活等。舞台采用高科技聲、光、電設備,用以滿足中外遊客的需求。劇場周邊是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小吃。人們可以一邊品嘗各種小吃,一邊觀看老北京絕活表演。鳴蟲區兩側是各類商鋪,中間是1500平方米的仿古大棚,是供遊客們鬥蟋蟀、玩蝈蝈,體驗北京市井文化的地方。兩側的商鋪陳列有蛐蛐罐、葫蘆、有關鳴蟲的知識書刊和各種器材。觀賞魚區仿建明清建築風格,使用面積近10000平方米,是北京最爲集中、最爲規範、最具特色的觀賞魚及附屬用品交易市場 。位于園區南側的工藝品區是由名人字畫、文房四寶、風筝、空竹、手串、文玩、佛教用品、茶樓、飯莊等。步行街全長800余米,南北兩側店鋪林立,大片的古典建築中點綴幾棟歐式風格的建築,當年老北京的風格又被完美複刻到了世人面前。錯落有致的屋頂文化和古典建築的宏偉氣勢,一幅活生生的老北京市井文化清明上河圖精彩呈現,成爲北京國際旅遊新賣點。
華聲天橋文化城正中心是一個二十多米多高的戲樓,裏面配備有各類傳統化及演現代出設備。內有花卉一條街、蟲文化一條街、觀賞魚一條街以及茶樓、書場、書畫園、書店等八大展區。總經理王晨說,“這裏360行樣樣俱全,來自北京及周邊的能工巧匠各有各的本事,在一件件作品中展現內蘊豐富的老北京文化資源。”
搭建觀賞魚市場平台 展現文化市場新亮點
華聲天橋文化城總經理王晨畢業于美術專業院校,曾在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工作多年,對于文化市場如何展示首都精神和“老北京”特色,有著自己的思考,他也和父親王樹聲一起與海內外的文創精英保持高密度交流。最終,華聲天橋選擇了“大文化、新國潮”作爲理念,彰顯運營特色。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夯實華聲天橋固有的觀賞魚市場。
現代意義上的觀賞魚養殖是從1851年英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玻璃魚缸開始的,從那時起,人們才開始學習如何將魚作爲觀賞寵物飼養。王晨總經理說,全球的觀賞魚批發價值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零售交易每年大約有15億尾,總價值約60億美元,整體的觀賞魚産業值已經達到了140億美元。全球的觀賞魚出口總額整體呈上升的態勢,主要消費市場在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地,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發展觀賞魚的産業貿易。對于觀賞魚市場的發展脈絡,董事長王樹聲、王晨父子有著獨特的見解。如何從傳統的觀賞魚市場産生嬗變,在傳統的基礎上傳承創新,華聲天橋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果斷拓展高達萬余平方米古典建築,同時引來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許多國家知名品牌和商家的入駐。
目前,華聲天橋觀賞魚有200多商戶,水草等輔助器材有幾十家,觀賞魚品類多達400多種,占亞洲總品類約百分之八十,交易覆蓋京津冀、東北地區、內蒙、新疆、甘肅、陝西、山西等內陸省份,並遠銷俄羅斯、蒙古、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東歐等一些國家,直接帶動關聯養殖戶和配套産業人數達十幾萬人。深耕文化産業四十多年的王樹聲說,“華聲天橋的觀賞魚市場實際上也是以實際行動踐行終端批發銷售平台關于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時代責任,在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盡企業之力繁榮文化市場,這是我們始終不渝的情懷和責任。”
在華聲天橋文化城創始人王樹聲看來,現在觀賞魚市場只是華聲天橋總體規劃中的一個環節;今後,華聲天橋將多措並舉,打通文化産業鏈、消費價值鏈、産品衍生鏈和供應鏈的關系,融合文化、科技、市場的力量,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文化、生態、産業、活力“四個複興”,爲首都文化市場高標准建設再立新功。(芮文)
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