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周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爲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本周熱點
媒體:“印太經濟框架”啓動,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美國“奶粉荒”!“找把槍都比找嬰兒奶粉容易”
石油投資不足加劇全球“産能危機”風險
英國將向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征收25%的能源利潤稅
媒體:“印太經濟框架”啓動,對中國意味著什麽?
據國是直通車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正式宣布啓動“印太經濟框架”,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等13個國家成爲初始成員。從公開報道看,“印太經濟框架”目前還沒有公布具體方案,只設定了四大類別:公平和適應性強的貿易、彈性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減少碳排放、稅務和反腐敗。其中在公平和適應性強的貿易方面,又設置了勞動力、環境和氣候變化、數字經濟、農業、監管透明度、競爭規則和貿易通暢性七個子領域。
點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相比,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是在另起爐竈。從公布的內容看,這個框架讓人覺得怪怪的,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的核心內容——多邊自由貿易原則,在這個框架中不見了。美國的意圖似乎讓人摸不著頭腦。按照美國的霸權主義思路,不難看出“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企圖把自己對國際經濟合作規則的主張強行推給其他國家,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所謂新框架代替當今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維護戰後國際經濟秩序的力量來說,這是一場決定世界經濟未來走向的規則之爭。
美國“奶粉荒”!“找把槍都比找嬰兒奶粉容易”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5月22日,一架美國空軍軍用運輸機從德國出發,載著32噸配方奶粉飛抵美國印第安波利斯機場。這一看似有些“滑稽”的事件的背後,是近期美國嬰兒奶粉短缺情況的愈演愈烈。近半個月以來,美國超市奶粉庫存告急,全美嬰兒配方奶粉的缺貨率攀升至43%。就在“軍機運奶粉”的同一天,因嬰兒配方奶粉供應嚴重短缺,美國紐約市市長亞當斯簽署緊急行政令,宣布該市進入緊急狀態。其實,紐約並不是“最缺奶粉”的地方。美國納什維爾、裏士滿和休斯敦三大地區缺貨率都達到55%以上。“找把槍都比找嬰兒奶粉容易。”身爲人母的暢銷作家,同時也是美國副總統卡馬拉·哈裏斯侄女的米娜·哈裏斯25日淩晨在推特上如是說。
點評:作爲世界上的食品生産大國,美國居然上演了一場嬰兒奶粉短缺的醜劇。究其原因,是市場壟斷在作怪。這條新聞說,事件的導火索是雅培一家奶粉工廠因食品安全問題關閉。雅培一家公司就占據了美國40%的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關閉的配方奶粉工廠更是供應了全美20%的嬰幼兒奶粉。這個事件反映了美國奶粉生産領域的巨頭壟斷現象。《點石成金》談過西方大型企業利用對市場的壟斷加強市場支配力,獲取超額利潤的現象。超額利潤是利用對資産的控制權而非通過生産獲取的收入。這就是說,不必擁有財産所有權,也不必創造財富,只要控制了資産,就能夠獲利。例如西方醫藥企業利用無理延長知識産權期限,而不是增加生産,來獲取超額利潤。經濟學界把攫取超額利潤的企業或個人稱爲食利者。大型壟斷性企業的市場支配力不斷增強,食利者攫取的超額利潤也越來越多,加劇了全球範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強政府的反壟斷力度,加強對食利者的監管,是一些國家正在采取的政策。
石油投資不足加劇全球“産能危機”風險
據媒體報道,全球石油價格飙升,如果將這一問題放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更大的原因在于化石能源投資不足。在氣候危機威脅下,全球正加速進行能源轉型,投資化石能源也愈發變得“不受待見”。但由此引發的副作用也很明顯:投資不足正讓全球石油供應日漸緊縮。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敏·納賽爾警告稱,由于缺乏投資,我們正在經曆一場石油“産能危機”。特別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封鎖緩和後,全球石油需求恢複增長,産能危機可能會更加嚴重。
點評:全球石油“産能危機”風險來自于兩個因素:第一,壟斷企業在作祟。傳統的化石能源行業是高度壟斷的。利用市場支配力,少數幾家超大型企業壟斷了全球傳統能源的生産和分配。《點石成金》曾經談過,市場支配力不利于投資和收入分配平等化,導致投資和消費“雙疲軟”。隨著市場支配力增強,大公司可以通過提高售價和降低産出來增加利潤,進而導致公司對資本的需求減少,抑制了投資增長。第二,向新能源轉型太過心急。這條新聞說,國際能源署2021年指出,如果全球要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就必須停止對化石燃料進行新的投資,投資者不應爲新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項目提供資金。這種說法顯然嚴重脫離全球能源需求的實際情況。改變人類命運的新技術不會一蹴而就,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試圖在短期內替代傳統能源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扭轉全球氣候變暖,要從長計議。我們要更現實,在符合客觀條件的前提之下,合理布局能源建設。當務之急是減輕由供給短缺和成本上升導致的傳統能源供給沖擊,同時堅持新能源技術的創新。
英國將向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征收25%的能源利潤稅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當地時間26日,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在英國議會下院宣布,英國將向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征收25%的能源利潤稅。蘇納克說,該稅是暫時性的,當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恢複到曆史上更正常的水平時,征稅將被逐步取消。蘇納克同時宣布了一個150億英鎊的生活成本支持計劃,以幫助民衆對抗通貨膨脹。英國3月份通貨膨脹率爲7%,創30年來新高;4月份通脹率達9%,創40年新高。
點評:爲了應對通貨膨脹給百姓帶來的生活困難籌措資金,英國向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征收能源利潤稅。有報道說,英國還將針對國內發電企業的超額利潤征收暴利稅。石油和天然氣由具有壟斷性的大型公司把持。壟斷造成的超額利潤,使大資本獲利。這個事件再次證明,食利者損害了廣大百姓的經濟利益。據報道,低收入者生活開支中食品和能源占比更高,他們對于能源價格波動更爲敏感。根據智庫約瑟夫·朗特裏基金會估算,因爲能源和食品漲價,英國最貧困家庭今年的實際收入預計減少6%。英國的征稅舉措究竟效果如何?既然征稅是暫時性的,對壟斷的治理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壟斷勢力對百姓的剝奪。在西方國家,壟斷企業手中有錢,對政府的遊說力量相當強大。加上政府官員與壟斷企業的高管通過“旋轉門”互換位置,政府反壟斷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583期。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