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業上樓的曆史沿革
在制造業領域,接地氣是所有企業主對于生産載體的期望,但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受制于成本和土地供應等因素,向上生長是別無選擇的選擇,尤其是在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的東亞國家。早在幾十年前,隨著東南亞制造業經濟的騰飛,“工業上樓”的空間載體發展觀在香港和新加坡萌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當時香港的房地産和金融業還未完全進入瘋狂收割價值的時代,大量制造業,尤其是電子、服裝、玩具、珠寶、印刷、食品等勞動密集型輕工業,構成早年香港的産業支柱。
這些産業業態的設備和産品重量較輕,物流組織強度低,配件及成品尺度小,天然具備上樓屬性,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通過垂直空間消化産能是不二之選,于是大量多層廠房在香港應運而生。同期,在新加坡衍生了三疊三的疊式廠房,最高能達到9層,有效地保障了輕工企業獲取到高性價比的生産載體。
進入本世紀,“工業上樓”在大灣區尤其是以科技制造業爲基底的深圳成爲普遍現象,深圳在産業空間的拓展上頗有創新,從推動“工業上樓”到探索總部企業“聯合競地”,還提出積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打出了一套“上天入地”的組合拳,在極其有限的土地上爭奪空間。隨著城市更新、産業升級的進程不斷演化,周邊東莞、佛山、惠州等地的制造業也在提高垂直空間利用率方面有所跟進。
工業上樓的觀念,也從沿海迅速向內陸發散,大量企業迫于不斷攀升的成本,和土地難于獲取的競爭壓力,紛紛選擇上樓生産。筆者近幾年調研過的一些中部四五線城市如湖南祁陽、韶山,湖北隨州等,輕工制造業廠房建至4-5層已並不鮮見,並由于相對低廉的租售價格,適配的貨梯等配置,獲得不少輕工業主認可和追捧。
02
工業上樓的佛莞樣本
作爲絕對的産業高地,大灣區基礎制造業早已完成從一線到二線的騰轉,爲科技、金融、“2.5産業”退讓出寶貴的空間。作爲廣東四個萬億級城市之二,佛山、東莞成爲灣區接棒傳統制造業的後繼者。
時間前溯數十年,從服裝鞋帽到電子終端,從冶金噴塗到鑄造沖壓,民間自發的制造業基地在珠三角遍地開花,野蠻生長。至今筆者在東莞考察時,仍能目睹大量當年延宕至今的低密度生産載體在發揮余熱。
早年制造業的快速無序發展,雖然帶來了極速的增量,但也過度浪擲了本不寬裕的土地資源,在城更號角之下,倒逼地方政府用更大力度去鼓勵甚至指令生産空間的高密度、高層數化趨勢,部分新推市的園區容積率甚至3.0甚至4.0,並通過大柱距、大承重、大層高,三大維度的放大,提高不同類型企業的承載能力。
如著名的東莞松湖智谷,一期容積率超過4.0,柱間距8.4米,首層高6米,標准層高4.5米,最大的承重是每平方米1噸,大型機器可以上到10樓以上進行生産、組裝,極大的促進了業態多元化。
物業空間尺度的進化,對應的是産業升級進程中,企業主體的屬性與需求變化。援引方升研究在大灣區的調研數據,除了機械裝備制造外,包括電子信息、服裝鞋帽、生物醫藥、儀器儀表在內的大多數業態一般都可以接受上樓生産;除了沖壓、注塑、五金等工藝所需的大型生産設備無法上樓,其他行業主體的設備一般都可以在載荷有保障的情況下,上到二樓以上配置生産。
當然,即使是無法整體上樓經營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垂直空間的合理安排,如一樓放置重型設備,而將研發檢測、商務辦公等功能配置至樓上,形成有梯度的空間運營組合,從而巧妙的實現生産經營需求和集約用地導向的契合。但總而言之,6-8層是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上樓的心理上限,這個尺度體現在容積率上,一般上限是4.0。
03
工業上樓之歲金實踐
作爲歲金産業“區域深耕”發展戰略的起點,福建也是制造業大省,尤以閩南區域的泉州、廈門等地,和東莞、佛山同樣是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礎制造業重鎮,甚至在産業門類及其發展演變路徑等方面,都有極高的可比性,但福建沿海諸市在土地集約利用方面,其效率和效能和大灣區還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來,工業上樓之風也從大灣區和長三角吹到福建省內,作爲“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海大省,福建在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和單位産出效能方面,有著更爲迫切的訴求。政府也不斷出台相關文件推動工業上樓。
如今年發布的《廈門市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實施方案》中提到,“……鼓勵采用“工業上樓”等土地利用方式,推進高層工業樓宇建設,探索建設突破現有樓層限制的工業廠房,加強制造業空間保障,助推高成長型企業發展。”
在市場和政策雙重作用之下,福建新進産業園區的産品,也在逐漸拉近和天空的距離。作爲行業一員的歲金産業,也在“一城一策,一園一規”的指導思想下,不斷推演和試煉在廠房産品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創新嘗試,力求爲企業提供適配的生産經營空間。
在漳州高新區,即將交房的歲金智谷·漳州智能裝備産業園一期,煥然一新的3-4層標准廠房,立面簡潔美觀,形象整齊劃一,8.1米的一樓層高,二樓800kg/平米、三樓以上500kg/平米的承重和預留的貨梯井,使生産制造不再受立體空間約束。園區一期4.3萬平方米現已全部完成招商,入駐企業不乏智能制造、機電裝備等有一定載荷和設備尺寸要求的企業。
2022年3月以來,歲金産業三箭齊發,歲金智谷·漳州智能裝備産業園二期、歲金智谷·永泰智造産業園、歲金智谷·福清科創走廊陸續摘地動工。
作爲海西制造業新世代載體産品,歲金産業將因地制宜的産業發展觀貫徹到産品設計的方方面面,漳州高新二期在一期的基礎上,推出了換代型的3-4層廠房産品,功能更加多元,立面更具現代觀感;福清項目以科創爲主題,打造了具有鮮明科技感的德式線條的精工廠房。
即使是以重工制造爲産業定位的永泰項目,也巧妙活用了産辦分離的産品策略,打造建築形態活潑明快的實用廠辦一體化廠房,在滿足意向客戶業態需求的前提下,爲屬地政府提高土地利用率。
沒有靜態的市場,沒有永恒的産品,沒有一成不變的客戶需求,只有生生不息的創新實踐。産業升級轉型,尤其是智能化、數字化、精益化的大勢所趨之下,土地集約利用將成爲值得殚精竭慮去思考的問題。歲金産業將不斷解讀市場、精研産品、貼近客戶、領會政策,在“工業上樓”之路上,嘗試更多務實的探索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