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佛 國 清 寺,尋 道 天 台 山。
有人做過統計,《全唐詩》收錄2200位詩人的作品,其中近300位詩人寫過天台山。
此外,在《全唐詩》中,吟詠天台山的詩篇有1000多首。
爲何大唐詩人對台州的天台山如此神往與崇拜?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天台山享有“佛宗道源”盛譽。有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佛教寺院——國清寺,還有極富盛名的中國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這充滿仙氣的神山,對詩人産生神秘的宗教吸引力。
其二,天台山“山水神秀”,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山中有奇石、幽洞、飛瀑、清泉,更有古木、名花、珍禽、異獸。
這奇山秀水,對詩人産生難以抗拒的風景吸引力。
其三,天台山也是“唐詩之路”主要目的地之一。“浙東唐詩之路”主幹線是從杭州經蕭山進入浙東運河,到達越州上虞縣,再沿曹娥江上溯剡溪,經剡縣(今嵊州一帶)到達天台山。
這條充滿文化氣息的“詩歌長廊”,對詩人産生情不自禁的路徑吸引力。
于是,在這“三大吸引力”的推動下,以及詩壇領袖李白的示範效應下,大唐詩人前赴後繼、絡繹不絕前往天台山,創造了詩歌史上一個奇迹。
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
有不少的文人墨客
在神秀天台山留下過千古名篇
世間山水大美之地很多
但論詩性之美
哪兒也敵不過天台一紙詩卷
詩詞“龍樓鳳阙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
以及“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深深打動著小編
可光是這幾首怎能滿足小編這個顔控呢?
那就一起欣賞一下詩句裏的天台山吧
不少詩人用詩傳達了他們遊天台感受!
接下來就讓我帶著大家一起
跟著詩詞來一起遊天台吧!
▼▼▼
古詩之美
天台曉望
(唐)李白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鳌沒。
風潮爭洶湧,神怪何翕忽。
觀奇迹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阙?
古詩之美
瓊台
(唐)李白
龍樓鳳阙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約我遊瓊台,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千片萬片絕塵埃。
我來正當重九後,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指袖出紫微,壁上龍蛇空自走。
古詩之美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唐)李白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岩泉灑落,萬壑樹萦回。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台。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
古詩之美
贈微上人
(唐)劉長卿
禅門來往翠微間,萬裏千峰在剡山。
何時共到天台裏,身與浮雲處處閑。
古詩之美
重遊天台
(唐)李郢
南國天台山水奇,石橋危險古來知。
龍潭直下一百丈,誰見生公獨坐時。
古詩之美
送人歸台州
(唐)施肩吾
莫驅歸騎且徘徊,更遣離情四五杯。
醉後不憂迷客路,遙看瀑布識天台。
古詩之美
送楊道士往天台
(唐)張九齡
鬼谷還成道,天台去學仙。
行應松子化,留與世人傳。
此地煙波遠,何時羽駕旋。
當須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古詩之美
送僧遊天台
(唐)貫休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騰騰。
眼作麽是眼,僧誰識此僧。
歇隈紅樹久,笑看白雲崩。
已有天台約,深秋必共登。
古詩之美
舟中曉望
(唐)孟浩然
挂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舻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古詩之美
尋天台山
(唐)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臥赤城。
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
歇馬憑雲宿,揚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裏,遙見石梁橫。
總以爲走過名川大山才是心靈的滌蕩
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了古詩詞中的美景
這些美景融入了古人的情懷
他們用最簡短的詩句爲我們繪制最極致的風景
跟著詩詞遊天台
賦予一番詩意或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