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防部隊昨天在新科大(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簡稱SUTD)舉行2018年常年工作計劃研討會。
核心就是消防已經在借助高科技與人工智慧,迎接未來挑戰。
先看一款新型的生命探測器。
這款探測器可以穿梭在人類無法進入的廢墟中…
看到那個吐出的綠色玩意兒了沒有…
這些都是感應器,可以通過聲音、體溫和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協助做好搜救…而它的准確性高達90%,這樣就能更好的保障消防人員安全的室內追蹤。
最牛的這款外骨骼機械套裝(Exoskeleton),消防員瞬間就變成了铠甲勇士…
而穿上外骨骼機械套裝後,就能輕松搬動40公斤的消防配備。
外骨骼機械套裝原型,最先在2013年提出,由民防部隊和內政部首席科學科技官辦事處共同研發。
救援人員穿上機械外骨骼後,能夠將沉重器材挂在套裝上,減輕肩膀負擔,讓雙手活動自如。套裝也能協助救援人員舉起高達40公斤的滅火器材,並利用氣動活塞,幫助他們爬上樓梯,
此外,套裝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都能使用,讓救援人員在不同環境下更有效率地進行救援任務。
現在救援人員穿上外骨骼機械套裝後,幾乎感覺不到肩上的重量,但外骨骼機械套裝仍在改進中。民防部隊將在接下來半年,繼續對這套骨骼機械套裝進行測試。
靠著這套铠甲,沉重的消防配備瞬間變輕,看看這些小細節,相當的炫酷,這樣就可以讓消防員變身機器人,在火災現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在研究一款消防機器人,即“紅犀牛”輕型消防車的機器人。
在2017年第一季研發第六代“紅犀牛”輕型消防車,同時開始研制新款紅犀牛機器人,讓原本由四人組成的紅犀牛隊伍,能減到三名民防人員和一個機器人,以提高執行能力和效果,確保人員安全。
紅犀牛機器人長91公分、寬45公分、高60公分,重量約80公斤,紅犀牛機器人使用熱成像(thermal imaging)技術,機器人可探測到火焰,並利用壓縮空氣泡沫(compressed air foam)和水將火撲滅。
目前還屬于概念和實驗階段,但很快就會與公衆見面。
其實新加坡消防員的比例並不高,新加坡消防員人數比例是每10萬人中有37名,比香港和紐約的每10萬人中有約130名低兩倍有余。
但是防止火患罹難人數方面表現卻更出色。
去年,新加坡火患罹難人數爲3人,既每10萬人中有0.05人,相較于香港的每10萬人中有0.3人,及紐約的0.8人火患罹難比率都來得低。
此外,去年接獲的火患電話通報比2016年少6%,少于4000通,創下40年來的新低。
不過,新加坡民防部隊將面臨的挑戰。例如人口老齡化,緊急醫藥服務的需求料會增加,而日益複雜化及有更多高樓的城市環境,以及生育率下降限制人力,都會給民防部隊帶來運作挑戰。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各種安全,特別是防火!
防火防火,防>救!一定要長心哦!畢竟新加坡消防員人數不多哦!